丑類的意思、丑類的詳細解釋
丑類的解釋
[gang of scoundrels] 壞人,惡人
丑類惡物。——《左傳·文公十八年》
詳細解釋
(1).同類,族類。《禮記·學記》:“古之學者比物丑類。” 孔穎達 疏:“古之學者,比方其事以丑類,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
(2).比類,引以為同類。《左傳·文公十八年》:“昔 帝鴻氏 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丑類惡物,頑嚚不友,是與比周。” 楊伯峻 注:“丑,類也。丑類,同義詞連用,此作動詞,惡物為其賓語,言與惡物相比類也。”
(3).惡人,壞人。對敵人的蔑稱。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庶将虜其雄率,殲其丑類。”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十日》:“将謂專用兵威,斬刈攻擊,以殄滅其丑類乎?”
詞語分解
- 丑的解釋 丑 (④⑤醜) ǒ 地支的第二位,屬牛。 用于計時:丑時(淩晨一點至三點)。 傳統戲劇角色名:丑角。丑旦。 相貌難看:丑陋。 可厭惡的,可恥的,不光榮的:丑化。丑惡。丑聞。丑态百出。跳梁小丑。 丑惡丑
- 類的解釋 類 (類) è 很多相似事物的綜合:種類。類群。類别。類書。分類。人類。 相似,好像:類似。類同。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丑類”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主要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其古今差異:
一、現代常用義(貶義)
指壞人、惡人群體,常用于對敵對或品行惡劣者的蔑稱。例如:
- 《左傳·文公十八年》中“丑類惡物”即指兇惡之徒。
- 《三國志》記載“大殲丑類”,意為殲滅惡勢力。
二、古代本義(中性)
原指通過類比歸納同類事物,出自《禮記·學記》:“古之學者,比物丑類。”
- 唐代孔穎達注疏:“比方其事以丑類”,即通過同類事物比較來推導規律。
- 此用法中“丑”通“俦”,意為歸類、類比,與貶義無關。
注意:現代語境下多采用貶義,但在古籍閱讀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小丑”原指微賤之輩(“丑”通“類”),後演變為滑稽角色或諷刺用語。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丑類(chǒu lèi)一詞是指那些外貌或言行舉止不合社會審美标準的人或事物。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丑類(chǒu lèi)的拆分部首為一丨一,丨代表豎筆,一代表橫筆,表示人禽等都是由豎體和橫體組合而成的。
- 丑類共有8畫。
來源:
- 丑類一詞源于漢語中的“丑”,最早出自《論語·陽貨》:“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其中,“不賢”一詞在古代寫作“丑”,而“丑”的意思是丑陋、不美。
繁體:
- 繁體字“丑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漢字中,丑的寫法稍有不同,由三個部分組成:上面是一個橫折的直線,下面是一個類似于火的結構,中間部分是兩個斜線。
例句:
- 這部電影真的很有趣,主角扮演的丑類人物讓人捧腹大笑。
組詞:
- 丑态可掬、丑陋、丑聞、丑化、丑惡等。
近義詞:
- 丑陋、丑惡、丑陌、形象差等。
反義詞:
- 美好、優雅、得體、體面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