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二四的意思、放二四的詳細解釋
放二四的解釋
耍無賴。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當初遭難,與俺成親事,及至如今放二四。”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休針喇,放二四不識娘羞!”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四折:“今日箇鳴金收士馬,奏凱見君王,隄防,隻怕他放二四,又做出那濯足踞胡床。”參見“ 二四 ”。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
- 二四的解釋 無賴;放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一言賴語,都是二四!”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四折:“隻怕他放二四,又做出那濯足踞胡床。”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二四的司公能主張,
網絡擴展解釋
“放二四”是一個源自金元時期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指耍無賴、放肆、不受約束的行為,常帶有貶義色彩。例如《董西廂》中“及至如今放二四”即表達對背信行為的指責。
二、詞源與演變
- 方言背景
該詞最初可能由方言演變而來,“二四”原指“二十四”,在特定語境中被借代引申為“無節制”之意,後與“放”(放縱)結合,強化了行為的肆意性。
- 文學用例
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與元代雜劇(如尚仲賢《氣英布》)中多次出現,多用于描述違背承諾或失禮之舉,如“放二四不識娘羞”。
三、使用場景
- 古典文學:常見于元曲、話本,反映當時口語特色。
- 現代延伸:可用于批評不受規則約束的行為,但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四、關聯詞彙
“二四”單獨使用時亦可表無賴(如“一言賴語都是二四”),而“放”字本身含解脫約束之意,組合後語義疊加。
“放二四”是兼具曆史語境與行為批判色彩的古語,理解時需結合文獻用例及語義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二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放錯了。該詞的部首是“方”和“二”,總共有9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繁體字形可能有所區别。
以下是該詞的一些例句:
1. 他不小心把錢放二四了。
2. 那個工人把工具放二四了,浪費了很多時間。
一些相關的組詞是:
1. 放射
2. 放松
3. 放大
4. 錯誤
5. 不正确
一些近義詞可能包括:
1. 錯誤
2. 不對
3. 弄錯
一些反義詞可能包括:
1. 正确
2. 準确
3. 脫離錯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