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彙聚之所。《管子·水地》:“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居。” 郭沫若 等集校:“ 安井衡 雲:都、豬通。《禹貢》‘ 大野 既豬’,又雲‘被 孟豬 ’,《夏本紀》并作‘都’。水停曰豬,言水以卑下為渟居之所也。”
(2).居住。《穆天子傳》卷一:“戊寅,天子西征,鶩行,至于 陽紆之山 ,河伯 無夷 之所都居。”
“都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水彙聚之所
指水流聚集的低窪處,常見于古代地理文獻。例如《管子·水地》中提到“水以為都居”,這裡的“都”通“潴”(水停聚處),強調水的自然彙聚特性。
居住
作為動詞使用時,表示帝王或重要人物的居住行為。如《穆天子傳》記載河伯“無夷之所都居”,描述神祇的居所。
地理含義
《管子·水地》以“都居”描述水流的自然特性,體現中國古代對水文現象的觀察。
居住含義
《穆天子傳》用“都居”指代神話人物的居所,具有曆史文化色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擴展為成語,解釋為“人口稠密、城市繁華”,但此用法缺乏廣泛古籍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引申。需注意語境區分古代本義與當代衍生義。
“都居”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在先秦典籍中多指自然地理特征或特定居住行為,現代部分資料擴展為描述城市繁榮,但後者非傳統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