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虎不食子的意思、惡虎不食子的詳細解釋
惡虎不食子的解釋
即使兇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傷害親近者。
詞語分解
- 食子的解釋 . 戰國 時, 魏 将 樂羊 為表示忠于 魏國 ,而忍心吃了 中山國 烹其子所做的羹。事載《戰國策·魏策三》、《中山策》、《韓非子·說林上》。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四:“ 樂羊 為 魏 将,食子
網絡擴展解釋
“惡虎不食子”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字面意為“兇惡的老虎也不會吃掉自己生的小老虎”,比喻即使是兇殘的人,也不會傷害與自己親近的人(如親人、同類等)。該成語強調人性中存留的善念或對親情的本能維護。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出自宋代釋普濟的禅宗典籍《五燈會元》,原文為:“山僧失口曰:‘惡習虎不食子。’”(“惡習”可能為排版或傳抄中的誤寫,現通用“惡虎”)
- 演變:後世多用于文學或日常語境,強調親情或人性的不可磨滅性。例如,讨論教育、倫理問題時,可借以說明“再惡劣的人也有底線”。
三、語法與用法
- 結構:主謂式成語(中性詞)。
- 常見搭配:作賓語、定語或分句。例如:“他雖作惡多端,但惡虎不食子,對子女卻極盡呵護。”
四、近義表達
“虎毒不食子”與此成語意義相同,兩者常互換使用。
提示:若需具體例句或更多典籍引用,可參考《五燈會元》原文或現代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這個詞 "惡虎不食子" 在中文中的意思是指一隻兇猛的老虎不會吃自己的幼崽。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惡" 的部首是 "心",筆畫數是 "10"。
- "虎" 的部首是 "虍",筆畫數是 "7"。
- "不" 的部首是 "一",筆畫數是 "4"。
- "食" 的部首是 "食",筆畫數是 "9"。
- "子" 的部首是 "子",筆畫數是 "3"。
來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古代寓言故事和傳統文化。虎一直被視為兇猛的動物,而惡虎則代表着邪惡和兇殘。然而,這個詞用來形容虎不會吃自己的幼崽,傳達了虎的母愛和親情。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 "惡虎不食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與現代漢字寫法相比,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由于限制字數,我無法提供詳細的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 惡虎不食子,傳遞了母愛和家庭的重要性。
- 雖然他兇惡如虎,但他對自己的孩子卻很溫柔。
組詞:
惡意、惡棍、食物、子女、子孫等。
近義詞:
老鼠不咬子、狼不吃窩邊草。
反義詞:
雞飛狗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