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闆僵 ”。
亦作“ 闆殭 ”。謂變僵;僵硬。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明日巳時前後,你在那亂磚瓦之下闆僵身死。” 元 無名氏 《桃花女》楔子:“這卦中該今夜三更前後,三尺土底下闆殭身死也。”
“闆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解釋
由“闆”(硬)和“僵”(僵硬)組成,字面指身體或物體僵硬、不靈活的狀态。在元雜劇中多用于描述死亡後的軀體,如《裴度還帶》提到“闆僵身死”。
引申義
可形容動作、表情或态度的呆闆,如明清八股文格式被稱為“呆闆僵死的格式”,或形容人“态度僵硬,仿佛吞下撥火棒”。
該詞亦寫作“闆殭”,兩者含義相同,屬異形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裴度還帶》《桃花女》等元雜劇原文。
《闆僵》是一個中文詞彙,有着寓意深遠的含義。它是指人的面色蒼白、毫無生氣或表情僵硬的狀态。這個詞語描述了一個人在情緒低落、生病或者失去活力時的外貌表現。
根據《康熙字典》,《闆僵》的部首是“木”,因為它與“闆”有關。它的拼音是bǎn jiāng,共有11個筆畫。
《闆僵》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例如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在繁體中文中,這個詞以「闆僵」的形式存在。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經曆了演變,所以《闆僵》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漢字。然而,由于時間久遠,很難找到确切的古漢字寫法。
1. 他看起來非常疲憊,臉色闆僵。
2. 小明病了幾天,一直躺在床上,臉都闆僵了。
類似意義的詞彙有:面如土色、神态呆滞、木讷、死氣沉沉。
近義詞:蒼白、呆闆、冷漠。
反義詞:紅潤、活潑、充滿生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