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兩意的意思、二心兩意的詳細解釋
二心兩意的解釋
謂不專一,不堅定。
詞語分解
- 二心的解釋 .異心;不忠實。《書·康王之诰》:“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谏》:“二心事君,明罰無捨。”《二刻拍案驚奇》卷六:“那妻子是個乖巧的,見不是頭,也就懷着二心,
- 兩意的解釋 .不專心;二心。《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絶。”.兩種不同的含義。《宋史·選舉志一》:“場屋之文,專尚偶麗,題雖無兩意,必欲釐而為二,以就對偶。”
網絡擴展解釋
“二心兩意”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意志不專一、不堅定,常帶有猶豫不決或心思分散的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心思不專一,态度搖擺不定,無法集中精力或堅持某一目标。
- 近義詞:三心二意、朝三暮四。
- 反義詞:專心緻志、一心一意。
2.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最早出自漢代王充的《論衡·時》,原文為:“人民無狀,加罪行罰,非有二心兩意,前後相反也。”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賓語或定語,如“做事不可二心兩意”。
3.示例與語境
- 例句:學習中若二心兩意,便難以取得進步。
- 適用場景:多用于批評或勸誡他人專注,如工作、學習或人際交往中态度不堅定的情況。
4.擴展說明
- 感情色彩:中性偏貶義,強調行為的不穩定性。
- 曆史演變:現代漢語中更常用“三心二意”,但“二心兩意”仍保留在書面語或成語用法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出處或例句,可參考《論衡》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二心兩意
《二心兩意》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思想不一緻,猶豫不決,難以做出決策的狀态。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拆分部首:二(一)、心(忄)、兩(丷)、意(思)
筆畫:二(2畫)、心(4畫)、兩(4畫)、意(13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七月》:“衣綠以為裳,執簠公正。”其中,“簠”字意為土器,表示平凡之物。而“執”在古漢語中有“持有”的意思,“心”則代表意念。因此,“執簠公正”就是指一個人的思想若是拿捏不定,容易兩心兩意。
在繁體字中,二心兩意的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改良。《康熙字典》是一個古代漢字字典,在其中可以找到古代“二心兩意”的寫法。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在考慮買房的時候,總是二心兩意,無法做出決定。
組詞:三心二意、五心六意
近義詞:猶豫不決、左右為難、搖擺不定
反義詞:堅定不移、毅然決然、果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