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常守故的意思、安常守故的詳細解釋
安常守故的解釋
習慣于日常的平穩生活,保守舊的一套。指守舊不知變革。
詞語分解
- 安常的解釋 .安守常規。《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太宰 咺 又奏曰:‘老司徒乃安常之論,非通變之言也。’”《紅樓夢》第九八回:“那‘陰司’説有便有,説無就無。皆為世俗溺于生死之説,設言以警世,便道上天深怒愚人--或
- 守故的解釋 .守舊;保持原狀。 三國 魏 曹植 《上疏陳審舉之義》:“若夫齷齪近步,遵常守故,安足為陛下言哉!”《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十二年》:“ 元 璋 恐不免於難,乃詣伽藍蔔珓,問避亂,不吉;即守故,
網絡擴展解釋
“安常守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習慣于日常的平穩生活,固守舊有的習慣或傳統,不願進行變革或創新。該成語強調因循守舊、缺乏進取心的态度,帶有貶義色彩。
2.出處與結構
- 出處:明代海瑞《申軍門吳堯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來,千萬人以鼓舞作興,翻然改革望之矣。”
- 結構:聯合式成語,四字組成,屬于古代漢語用法,常用于書面語。
3.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作謂語,描述墨守成規的行為。例如:
“他長期以來安常守故,缺乏鍛煉,因而經不起挫折。”
- 適用場景:用于批評個人、組織或社會對現狀的保守态度,如拒絕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等。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安常習故、知白守黑(強調固守舊習)。
- 反義詞: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強調創新與變革)。
5.文化内涵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守舊”與“變革”的矛盾态度,常被用于勸誡人們打破慣性思維,如海瑞原文即通過否定“安常守故”來表達改革決心。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高權威性網頁(如、2、5)。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常守故》的意思
《安常守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人們要保持安甯、安穩,并守住自己的傳統習慣和做事方式。即使面對變化和困難,也要堅持守舊,不輕易改變。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安常守故》分為三個字,分别是:
- 安:部首宀,總筆畫6畫。
- 常:部首巾,總筆畫11畫。
- 守:部首宀,總筆畫6畫。
- 故:部首攴,總筆畫8畫。
來源與繁體
《安常守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和傳統價值觀。它強調人們要堅守傳統,不隨風擺動,不因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繁體字形為「安常守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載,古代的「故」字早期是用「古」字的上方加上「故」字的下半部,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态。
例句
1. 在這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保持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切實安常守故非常重要。
2. 面對新的觀念和潮流,我們應該保持冷靜,不要輕易放棄安常守故。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安守,常守,守故。
近義詞:守成。
反義詞:改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