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另眼。 宋 陳師道 《舅氏新齋》詩:“堂因竹柏有,花與歲時闌。欲作終年計,長留别眼看。”
(2).獨到的眼光。 清 李漁 《比目魚·别賞》:“這位女子就像胎裡的明珠,璞中的美玉,全然不曾雕琢的,非具别眼的人,那裡識認得出。”
(3).惜别的眼神。 清 姚燮 《春江曲》:“今年二月復行路,别眼看花增别愁。”
“别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另眼(看待)
指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人或事物,通常帶有特殊關注或區别對待的意味。例如宋代陳師道《舅氏新齋》詩句“欲作終年計,長留别眼看”,表達了對事物的特别關注。
獨到的眼光
強調辨識事物本質或價值的獨特能力。清代李漁在《比目魚·别賞》中提到“非具别眼的人,那裡識認得出”,比喻能發現未經雕琢的璞玉般的人才或事物。
惜别的眼神
描述離别時充滿眷戀與不舍的目光。清代姚燮《春江曲》中“别眼看花增别愁”,通過景物寄托離别情緒。
使用示例:
該詞兼具文學性與實用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側重含義。
别眼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包括“目”和“別”,“目”代表眼睛,是這個詞的意義核心;“別”代表分開、離開。
别眼源于《尚書·大禹谟》:“如不聚于一,阿仲益卒。親也同瞳。别也異視。”意思是與别人的視角不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個詞在古代有“獨具慧眼”、“獨特的眼光”之意。
在繁體字中,别眼的寫法為“別眼”。
在古時候的寫法中,别眼的字形和現代略有不同。例如,清朝時期字典《康熙字典》中寫作“別眼”。這種寫法強調“别”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使用别眼的例句:
組詞:别開生面、别有用心、别出心裁、别出機杼等。
近義詞:獨具慧眼、獨到的見解。
反義詞:跟隨大流、隨波逐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