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武後 時給予 孔子 的封號。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考史六》:“ 唐 貞觀 二年,升 孔子 為先聖,十一年,尊為 宣父 , 武後 封 隆道公 。”
“隆道公”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區分:
指唐武則天時期對孔子的尊稱。據、等史料記載: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德高望重、受人敬仰的人:
《隆道公》是一個成語,意為隆重慶祝道德高尚的人物。它用來形容對道德品質高尚者的尊重和敬重。
《隆道公》由3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隆”、“道”、“公”。其中,部首分别是“阝”、“辶”、“八”,而它們的筆畫數分别為5、8、4。
《隆道公》最初可追溯到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的小說《水浒傳》。該成語描寫了梁山好漢楊志的故事,他身為一介書生,行事正直,尊重道德,被衆人尊稱為“隆道公”,意味着他在道德上卓越突出。
在繁體字中,“隆道公”保持不變,仍然用相同的三個漢字表示。
在古代寫法中,有些字形與現代稍有差異。例如,“道”字的古代寫法為“道”,而與現代的“道”相比,形狀略有不同。然而,在成語《隆道公》中,這些字符的形狀并沒有發生變化。
我們應該學習楊志,尊重道德,向他學習成為一個隆道公。
隆重,慶祝,道德,人物,尊重,敬重
德高望重,德高威儀,道德模範
道德淪喪,品行不端,堕落無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