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行列分明。 漢 劉向 《列仙傳》:“青松列列。”《文選·潘嶽<懷舊賦>》:“巖巖雙表,列列行楸。” 呂向 注:“列列,行貌。”
(2).高聳貌。《文選·張衡<西京賦>》:“橧桴重棼,鍔鍔列列。” 李善 注:“鍔鍔、列列、皆高貌。”
(3).風吹貌。《文選·成公綏<嘯賦>》:“列列飇揚,啾啾響作。” 李周翰 注:“列列,風貌。”
(4).衆多。 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吾敢登 崑崙山 之巔,沿 揚子江 之岸,倏張炬眼,大聲疾呼,忠告於吾巴科民族之列列同胞。”
(5).象聲詞。樂器聲。《樂府詩集·北齊文武舞歌·文舞階步辭》:“鏘鏘金石,列列匏絲。”
“列列”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è liè,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以下幾種解釋:
行列分明
指事物排列整齊、層次清晰。例如《文選·潘嶽·懷舊賦》中“巖巖雙表,列列行楸”,形容墓碑與楸樹排列有序的景象。
高聳貌
形容高大挺拔的樣子。如張衡《西京賦》中“增桴重棼,鍔鍔列列”,描述建築高聳入雲的狀态。
風吹貌
表示風吹動的樣子。成公綏《嘯賦》中“列列飇揚,啾啾響作”,李周翰注解“列列”為風的形态。
衆多
強調數量多或範圍廣。近代陶曾佑在《中國文學之概觀》中用“列列同胞”指代廣大同胞群體。
象聲詞
模拟樂器或自然聲響。如《樂府詩集》中“鏘鏘金石,列列匏絲”,形容絲竹樂器的聲音。
補充說明
“列”的本義與“分解、排列”相關(《說文解字》),後衍生出多種含義。需注意,“列列”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文或特定文學語境。若需更完整的例證,可參考《漢典》《文選》等文獻來源。
"列列"是一個動詞,意為排列整齊、擺放有序。
"列列"的部首為刂,并由7筆構成。
"列列"源于漢語中的口語表達,常用于描述整齊排列或有序擺放的物件。
在繁體中,"列列"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列列"的字形并沒有明顯變化。
1. 請把這些書籍列列整齊放在書架上。
2. 他用彩色酒瓶将酒品列列擺在酒吧的櫥窗中。
排列、整齊、擺放、有序、齊整等
整理、擺放、陳列等
淩亂、雜亂、混亂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