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冰衿的意思、冰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冰衿的解釋

猶拂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郗太尉 晚節好談,既雅非所經,而甚矜之。後朝覲,以 王丞相 末年多可恨,每見,必欲苦相規誡。 王公 知其意,每引作它言。臨還鎮,故命駕詣丞相,丞相翹須厲色上坐。便言:‘方當乖别,必欲言其所見。’意滿口重,辭殊不流。 王公 攝其次曰:‘後面未期,亦欲盡所懷,願公勿復談。’ 郗 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冰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冰衿(bīng jīn)意為拂袖,形容人因不滿或生氣而甩袖離開的動作,引申為神色冰冷、态度驕矜。該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的典故:郗太尉因被丞相王導拒絕勸誡而“大瞋,冰衿而出”,即憤怒拂袖離去。

二、字義分解

三、使用場景

  1. 形容冷漠态度:如“冰衿而出”描述因情緒激動而冷臉離開的場景。
  2. 文學表達:清代詩詞中曾用“冰衿”比喻性情冷淡或處境清寒,如“冰衿盡耐官如水”(楊芳燦《蓮花博士歌》)。

四、相關延伸

“冰衿”是一個具有動作與神态雙重含義的古典詞彙,多用于描述人際互動中的冷傲姿态或文學修辭。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冰衿(bīng jīn)是一個漢字詞組,指的是寒冷氣候下穿着的領子。下面詳細介紹冰衿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冰衿的拆分部首是“冫”和“衤”,其中“冫”是水的象形字,用來表示冰;“衤”是衣服的意思。冰衿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冰衿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著名小說。在小說中,作者經常用冰衿來形容寒冷的天氣,以及人們為了抵禦寒冷而穿戴的衣物。 繁體: 冰衿的繁體字是“冰襟”。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的漢字書寫規範,冰衿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冰”的寫法是“冫”上面是“水”字,下面是“夂”字,表示冰的意思;“衿”的寫法是“衤”上面是“今”字,下面是“纟”字,表示領子。所以,古時候寫作“”冫夂衤今纟”。 例句: 1. 外面天氣太冷了,記得把冰衿拉高些。 2. 我一早起來就穿上了暖和的冰衿,以免受寒冷的影響。 組詞: 冰冷、冰雪、衣領、衣服 近義詞: 領子、領口 反義詞: 暖衣、暖領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我将竭誠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