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 李世哲 的外號。《魏書·李世哲傳》:“﹝ 世哲 ﹞性傾巧,善事人,亦以貨賄自達。 高肇 、 劉騰 之處勢也,皆與親善,故世號為‘李錐’。”
“李錐”是一個曆史人物外號,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來源與背景
該詞源于北魏時期的官員李世哲(生卒年不詳),因其行事風格和性格特征被世人賦予此外號。據《魏書·李世哲傳》記載,他“性傾巧,善事人,亦以貨賄自達”,即性格圓滑投機,擅長逢迎權貴,并通過賄賂手段謀取高位,最終與當時權臣高肇、劉騰交好,故得名“李錐”。
“錐”的象征意義
“錐”本指尖銳的鑽孔工具,在此語境中可能隱喻其為人處世如錐般“鑽營”或“尖銳”,形容他善于鑽營權勢、手段精明。部分文獻也認為“錐”可能暗指其性格或行事風格具有攻擊性或投機性。
曆史評價
這一外號帶有貶義色彩,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其趨炎附勢、貪賄行為的批判。李世哲作為反面案例,被載入史書以警示後人。
補充說明:
目前所有可考文獻均指向“李錐”為李世哲的特定外號,未見其他引申含義。若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背景,可查閱《魏書》相關傳記原文。
李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李”和“錐”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李子樹上的尖銳的枝條。
根據《康熙字典》,李錐的部首是木,筆畫數分别是木(4畫)和金(8畫)。
“李錐”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術志》中,具體的出處和用法已經難以考證。
繁體字“李銎”在台灣和香港常被使用,與簡體字“李錐”意思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結構有所變化,因此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一些差異。關于“李錐”的古漢字寫法,可以參考古代字書,如《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
1. 這棵李子樹的李錐尖銳而堅硬。
2. 小明從李子樹上摘了一根李錐當做玩具。
1. 李子:指李樹結的果實。
2. 李花:指李樹開的花朵。
3. 尖銳:形容物體尖端部分鋒利。
1. 枝條:指樹木的分支。
2. 穗子:指像楊柳、稻子等植物的結實的果穗部分。
1. 平滑:指物體表面光滑、沒有突起。
2. 鈍:指物體尖端不尖銳,不易刺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