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李膺門 ”。
“李膺門館”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名望顯赫、德高望重的家族或門第。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該成語以東漢名臣李膺的聲望為背景,比喻能被賢德之士接納或與名門望族交往的殊榮。後引申為對高門望族的尊稱,強調其社會地位和道德影響力。
典故來源
據《後漢書·黨锢列傳》記載,李膺任司隸校尉時,雖朝政腐敗,但他以剛正不阿聞名,士人若受其接見則被視為“登龍門”。這一典故被提煉為“李膺門館”,成為名門代稱。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王季友在《酬李十六岐》中曾化用此典,進一步鞏固了其文化意涵。
《李膺門館》是一個成語,意為擁有高深的學識和才華。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李、膺、門、館。
李:木(木頭) + 卩(封印)= 7畫;膺:⺼(肉) + 月(肉月季節)= 20畫;門:門(門戶)= 3畫;館:⺧(身體) + 宀(宅第)= 13畫。
《李膺門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孔子家語》。這個成語的繁體為「李膺門館」。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李膺門館》在古代的寫法為「李阮門舘」。
他經常引用古代經典,真是個李膺門館。
李中堂、開門見山、堂堂正正、館驿、門庭若市
學富五車、學富才高、多才多藝
淺薄無知、不學無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