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諺語。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俚諺雲:‘ 趙老 送燈臺,一去更不來。’不知是何等語,雖士大夫亦往往道之。” 魯迅 《儗播布美術意見書》:“當立國民文術研究會,以理各地歌謠,俚諺,傳說,童話等。”
關于“俚諺”的詞義解釋如下:
俚諺指民間流傳的通俗諺語,具有口語化、簡練且富有生活智慧的特點,常見于百姓日常交流中。
“趙老送燈台,一去更不來”是典型俚諺,宋代士大夫階層也常引用,但歐陽修坦言其原始語境已不可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俚諺案例或曆史文獻中的運用,可參考《歸田錄》《儗播布美術意見書》等典籍。
俚諺是指流傳于民間的常用語、格言或警句,常用于表達人們在生活中的智慧和體驗。下面将對俚諺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詳細介紹。
俚諺指流傳在民間的常用語、格言或諺語,通過簡短但有深意的描述來表達人們在生活中的智慧和體驗。
俚的部首是人字旁,筆畫為9劃;諺的部首是言字旁,筆畫為7劃。
俚諺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過漫長的時間傳承和流傳,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各種俚諺。
俚諺的繁體字為「俚謎」。
古代的漢字中,俚諺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是相同的。
1.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2. 不怕慢,就怕停。
3. 熟能生巧。
俚文、諺文、行諺、諺語
格言、箴言、警句
歪理、錯誤觀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