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各有異心,行動不和諧一緻。《書·泰誓中》:“ 受 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上海小刀會起事本末》:“於是各自為黨,其離心離德,於此可見。” 毛6*澤6*東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四:“而一切不利于抗 日 和團結的,鼓動群衆離心離德的,反對進步、拉着人們倒退的東西,便都是壞的。”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離心離德漢語 快速查詢。
“離心離德”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思想不統一,信念不一緻,行動不協調,甚至彼此背離。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字面與引申義
“離心”指思想、目标不一緻,心不往一處想;“離德”指信念、行動不統一,勁不往一處使。合起來形容集體或團隊内部成員思想分歧、步調不一,缺乏共同目标和凝聚力,甚至互相拆台、背叛。
用法與語境
該成語多用于描述組織、團隊、國家内部的分裂狀态,強調其危害性。常與“同心同德”相對,後者指思想統一、信念一緻。其感情色彩強烈,帶有貶義,暗示這種狀态會導緻失敗或衰亡。
權威典籍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于儒家經典《尚書·泰誓中》。據《尚書》記載,周武王在讨伐商纣王前的誓詞中說:“受(纣王)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意指纣王雖有衆多臣民,但人心渙散;而自己(武王)隻有治世能臣十人,但大家目标一緻。這深刻揭示了人心向背是事業成敗的關鍵。
現代應用實例
常用于批評團隊管理不善、組織渙散、國家分裂或合作破裂的情形。例如:“公司管理層與員工離心離德,導緻業績下滑。” 或 “若團隊成員離心離德,再好的項目也難以成功。”
“離心離德” 精準刻畫了群體内部因思想信念分歧而導緻的分裂與不合作狀态,源自《尚書》典故,至今仍是警示團結重要性的經典表述。其對立面“同心同德”則是維系組織凝聚力的理想境界。
“離心離德”是漢語成語,指思想不統一、信念不一緻,形容群體中人心離散、各懷異心,無法團結協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尚書》《封神演義》等文獻來源。
白蓮會弊賦慘戚嘲哂傳球出分驔骖地雷敵虜豆餅兜銷額解耳聞目染分式佛座蓋然判斷幹掌高頭大馬仡佬年缑峰恒度黃包車環居架次假五百觊奪矜法镌勒峻利隽譽狂異刳磔獵民籬鷃砻冢緑酎蒙谷憫恻牧畜槃虞搶滿謙肅氣盡奇律秦桧青味秋枿若烹小鮮單老深交使低嘴侍教石炭田律苕水筳蔔亡陽晚上微晶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