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心的意思、立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心的解釋

(1) [be determined to do sth.]∶立下心願

立心要成為作家

(2) [cherish certain intentions]∶成心

立心整人

詳細解釋

(1).下決心。《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卻説 小娥 自得 李判官 解辨二盜姓名,便立心尋訪。”

(2).存心;故意。《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虧殺 張勝 立心至誠,到底不曾有染,所以不受其禍,超然無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書一》:“爾説如此奸心謀反事情,不是爾立心所為,緣何爾回朝未滿一日,爾就帶人去往探天朝城樓?”

(3).樹立準則。 宋 周密 《癸辛雜識續集·道學》:“故為之説曰:為生民立極,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為前聖繼絶學。”

(4).立意;立論。 明 楊慎 《歐陽公非非堂記》:“試取 韓文公 《原毀》一篇觀之,其立心之公私高下何如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立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立下決心或志向
    指确立明确的目标或信念,并為之努力。例如:“立心要成為作家”。這一層含義強調個人在追求目标時的堅定意志。

  2. 成心或故意
    帶有主觀意圖,常用于負面語境。例如:“立心整人”。


二、哲學與文化内涵

  1. 宋明理學中的道德修養
    北宋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裡的“立心”指為自然和社會确立道德準則,是儒家思想中個人修養與社會責任的結合。
    南宋陸九淵進一步強調“心即理”,認為“立心”是通過内在修養達到對天理的認知。

  2. 樹立準則與立意
    在古典文獻中,也指建立規範或立論,如《癸辛雜識》中提到的“為天地立心”。


三、用法示例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總結來看,“立心”既可用于日常表達決心,也承載着深厚的哲學意義,需根據語境具體分析。如需進一步探讨張載的“四句教”或文學用例,可參考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立心

《立心》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同時在名詞和動詞兩個方面有不同的解釋。在名詞上,它指的是一個人堅定不移的意志和決心,是一個人内心深處的持守和信念。在動詞上,它表示定下心志,決定去做某件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從字形構成來看,《立心》由部首“立”和“心”組成。其中,“立”是一個獨立的部首,“心”在字形上則起到了聲音和義義的作用。在筆畫方面,“立”由七畫組成,“心”由四畫構成。

來源

《立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最早見于先秦時期的文獻中。它在古代具有着尊重正直、堅定信仰和毅力的含義。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發展演變,成為了一個普遍使用的詞彙。

繁體

在繁體字中,《立心》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用“立”和“心”兩個字來表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立心》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稍有差異,但整體形态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立心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2. 在困境中,他能夠立心堅持不放棄,最終取得了成功。

組詞

立志、立定、堅定信心、以身作則等。

近義詞

堅定、決心、毅力。

反義詞

動搖、懈怠、迷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