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柳樹之下。 北周 庾信 《小園賦》:“桐間露深,柳下風來。” 唐 陸龜蒙 《和襲美松江早春》:“柳下江餐待好風,暫時還得狎漁翁。” 宋 樓鑰 《再題行看子》詩:“不知幾出橫門道,雙立柳下青陰濃。”
(2). 春秋 魯 柳下惠 的省稱。 漢 劉向 《列女傳·柳下惠妻》:“ 柳下 既死,門人将誄之。妻曰:‘将誄夫子之德耶,則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於是君臣離而名教薄,世多亂而時不治。故 蘧 甯 以之卷舒, 柳下 以之三黜。” 宋 黃庭堅 《柳閎展才德甚美作詩贈之》:“陸沉百世師,寄食 魯 柳下 。” 明 許自昌 《水浒記·冥感》:“莫不是向坐懷 柳下 潛身?”參見“ 柳下惠 ”。
“柳下”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柳樹生長的環境或柳蔭覆蓋的區域,常見于古典詩詞中,用以描繪自然意境或營造閑適氛圍。例如:
“柳下”是曆史人物柳下惠的省稱。柳下惠為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以德行高尚著稱,典故“坐懷不亂”即與其相關。例如:
部分資料(如)提到“柳下”作為成語有“指導、教育”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個别語境下的衍生用法,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建議優先參考前兩種經典釋義。
《柳下》是指柳樹下,一種表示在柳樹下的意思。柳樹是一種常見的樹木,樹形柔軟垂下,葉片細長如柳條,因此得名柳樹。
《柳下》的拆分部首是木,它屬于“木”字旁。其中“柳”字的筆畫數是8畫。
《柳下》一詞古時候多用于描述春天或夏天時柳樹下的場景,柳樹下一般潔白如銀,清涼宜人。這種景象常常用于古人詩歌中,形容清新宜人的春夏景色。
在繁體中文中,《柳下》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柳下”三個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柳下》的寫法相對較為繁瑣,其中“柳”字的寫法常見有“㡲”、“櫚”等,而“下”字的寫法也有多種變體。
1. 春風漸暖,躺在柳下發呆,心情愉悅。
2. 傍晚時分,他們在柳下散步,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
在《柳下》中,“柳”字可以與其他字組成許多詞語,例如:柳絮、柳樹、柳枝等。
在描述柳樹下的情景時,可以用近義詞替代《柳下》,例如:柳樹下、柳蔭下。
在描述非柳樹下的情景時,可以用反義詞替代《柳下》,例如:非柳下、非柳樹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