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鏐銕 ”。 1.質地精純的鐵。 明 楊慎 《四川建昌兵備道題名記》:“其利鏐銕,故其兵犀鋭。” 清 劉大櫆 《心知》:“西海之産,有鏐鐵、銀鏤焉,吾未之見也,不得而知之。”
(2).比喻堅強。 明 劉基 《道士周玄初鶴林行》:“雛成洗髓扶桑窟,縞練羽毛鏐鐵骨。”
“镠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iú tiě,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字面本義
指質地精純的金屬(尤其是鐵),常用于古代兵器鑄造,因其堅固耐用的特性被推崇()。例如明代楊慎《四川建昌兵備道題名記》中提到“其利鏐銕,故其兵犀鋭”,即強調镠鐵制成的兵器銳不可當()。
比喻義
引申為形容人的品質堅強剛毅、不屈不撓。如明代劉基的詩句“縞練羽毛鏐鐵骨”,以“镠鐵骨”比喻堅貞的品格()。
如需進一步查閱文獻例證或擴展用法,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镠鐵》指的是一種古代的鐵器。镠鐵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冶鐵材料,因其制成品質堅韌耐用,被廣泛應用于戰場和生活中。
《镠鐵》的拆分部首是金和金部,即金屬部分。其中,“長”在上方表示金屬的形狀,“金”在下方表示金屬的材質。《镠鐵》共有10畫。
《镠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在古代,人們将冶煉出的鐵器稱為“鐵镠”,後來演變為現代的“镠鐵”。
《镠鐵》的繁體字為「鎏鐵」。
在古時候,人們寫《镠鐵》時使用的漢字寫法是「鏐鐵」。
1. 這件《镠鐵》制成的刀劍鋒利無比,極其適合戰鬥使用。
2. 老師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了一塊曆史悠久的《镠鐵》。
組詞:镠劍、鐵镠、冶镠、镠字、镠器。
近義詞:鍛鐵、精鐵、優質鐵。
反義詞:生鐵、破鐵、劣質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