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ger;be unwilling to leave]不願意離開
留連忘返
亦作“ 留聯 ”。1.猶滞留,滞積。《素問·生氣通天論》:“邪氣留連,乃為洞洩。”《素問·疏五過論》:“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并。”
(2).猶流離,流浪。 漢 焦贛 《易林·訟之蹇》:“留連多難,損其食糧。”
(3).耽擱;拖延。《後漢書·劉陶傳》:“事付主者,留連至今,莫肯求問。”《魏書·宗欽傳》:“既承雅贈,即應有答,但唱高則難和,理深則難訓,所以留連日月,以至于今。” 郭沫若 《長春集·跨上火箭篇》:“工農文章遍天下,作家何得再留連?”
(4).留戀不舍。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二:“飛鳥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自存。” 北魏 《元晖墓志》:“密勿禮闈,留聯臺閣。” 唐 李白 《友人會宿》詩:“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飲。” 明 高瑞南 《金落索·題情》曲:“我就生也留連,死也留連,愛你心生死都不變。” 朱自清 《南京》:“ 南京 是值得留連的地方,雖然我隻是來來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
(5).指沉醉逸樂之事。 宋 蘇轼 《骊山》詩:“由來留連多喪國,宴安酖毒因奢惑。”
(6).留心;用心琢磨。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公﹞言為世範,行為士則,留連《墳》《索》,怊悵文詞。”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凡古人之詩,莫不為之留連涵泳而咀味其旨趣之所存。”
(7).綿延;連續不斷。《文選·嵇康<琴賦>》:“忽飄颻以輕邁,乍留聯而扶疏。” 呂延濟 注:“留聯,相連聲也。” 唐 杜甫 《又送辛員外》詩:“細草留連侵坐軟,殘花悵望近人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薛濤》:“﹝ 濤 ﹞居 浣花裡 ,種菖蒲滿門,傍即東北走 長安 道也,往來車馬留連。”
(8).指連在一起。 唐 溫庭筠 《張靜婉采蓮曲》:“船頭折藕絲暗牽,藕根蓮子相留連。”
(9).挽留。 宋 梅堯臣 《翠羽辭》:“主人重客苦留連,急走鈿車令去取。” 宋 司馬光 《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公恐虜猝犯之,敗其功,乃留連其使,數與之講議,雖抑止其僭,亦不決然絶也。”
(10).水果名。産于 南洋 。 清 黃遵憲 《新加坡雜詩》之九:“絶好留連地,留連味細嘗。”自注:“留連,果最美者。”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分析,“留連”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留連”指因情感依戀或外界因素而停留、駐足不前,常用于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難以割舍或不願離開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例句或醫學文獻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素問》《易林》等典籍原文。
「留連」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停留在某個地方或是持續某個行動或狀态的意思。它有時也可以表示沉迷、迷戀的意思。
「留連」的部首是「田」,它的拆分部首是「生」。這個字總共有10個筆畫。
「留連」一詞最早出現于《聖經·舊約·約伯記》第39章,意為停留,久留。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用來形容不易離開或舍棄某個事物或狀态。
「留連」是「留連」的繁體字。
在古代,「留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古體寫作「畄連」。
1. 她對那個地方産生了深深的留連之情。
2. 他一直留連在童年的回憶中,無法自拔。
1. 留連不舍 2. 留連忘返 3. 留連思念
1. 停留 2. 傾心
1. 離開 2. 遊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