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箭的意思、柳箭的詳細解釋
柳箭的解釋
蒲柳制的箭杆。《朱子語類》卷五九:“柳,北人以此為箭,謂之柳箭,即蒲柳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柳》﹝集解﹞引 蘇頌 曰:“蒲柳即水楊也,枝勁韌,可為箭笴。”
詞語分解
- 柳的解釋 柳 ǔ 落葉喬木或灌木,枝柔韌,葉狹長,春天開黃綠色花,種子上有白色毛狀物,成熟後隨風飛散,種類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柳條。柳絮。柳暗花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筆畫數:;
- 箭的解釋 箭 à 用弓發射到遠處的兵器:弓箭。箭镞。箭頭。箭在弦上(喻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做或話已經到了不得不說的地步)。 箭能射到的距離:一箭之遙。箭步。 形容急切、迅速:歸心似箭。 筆畫數:; 部首:竹;
網絡擴展解釋
“柳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柳箭指用蒲柳(即水楊)制作的箭杆。蒲柳枝條堅韌且輕便,適合作為箭的材質,因此古代北方地區常用此材料制箭。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朱子語類》,其中提到:“柳,北人以此為箭,謂之柳箭,即蒲柳也。”。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也引述蘇頌的觀點:“蒲柳即水楊也,枝勁韌,可為箭笴(箭杆)”。
3. 曆史背景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不同地區會根據當地植物特性選擇制箭材料。柳箭體現了北方因地制宜的工藝智慧,因蒲柳易得且性能符合箭杆需求,成為實用工具。
總結
“柳箭”是古代以蒲柳枝條制成的箭杆,兼具實用性與地域特色,相關記載多見于宋明時期的文獻。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屬于曆史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柳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木字旁和矢字旁。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和矢,它的筆畫數目為10畫。
《柳箭》源于古代漢字,是隸書體的一種用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柳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木字旁上面還有一個小點,而箭字則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矢字旁,下面是前後對稱的彎曲形狀。
《柳箭》的繁體形式是「柳矢」,該繁體形式相對于簡化字形式添加了更多的筆畫和部分。
下面是一些關于《柳箭》的例句:
1. 他手中握着一支柳箭,嗖的一聲飛向目标。
2. 柳箭在風中搖曳起舞,美麗而靈動。
3. 他運用柳箭的技巧,赢得了比賽的冠軍。
以下是與《柳箭》有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柳樹、弓箭、柳絲、箭靶
近義詞:弓矢、弩箭、飛矢、毒箭
反義詞:木矛、砍刀、鐵錘、鋼斧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柳箭》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