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有柳樹的堤岸。 唐 白居易 《湖亭晚歸》詩:“柳隄行不厭,沙軟絮霏霏。”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僕人催促怕晚了天色,柳隄兒上把瘦馬兒連忙解。”《紅樓夢》第五九回:“二人你言我語,一面行走,一面説笑,不覺到了柳葉渚,順着柳堤走來。”
“柳堤”指種植柳樹的堤岸,是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意象,常用于描繪自然風光或寄托情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堤岸上栽種柳樹的景觀,兼具防洪與美化功能。該詞在古籍中多寫作“柳隄”,如唐代白居易《湖亭晚歸》提到“柳隄行不厭”,《紅樓夢》第五十九回也有“順着柳堤走來”的描寫。
文學意境
柳堤常與春景、離别等主題關聯。例如明代金銮《柳堤》詩以“十裡籠晴苑,千條鎖故營”描繪柳枝綿延之景,通過“雨香飛燕促,風暖落花輕”展現動态美感,暗含時光易逝的感慨。
文化象征
柳樹因“柳”與“留”諧音,柳堤在詩詞中常作為送别場景,如金代《西廂記諸宮調》描寫“柳隄兒上把瘦馬兒連忙解”,暗示離别時的依依之情。
擴展說明:柳堤的柔美線條與柳絮紛飛的景象,使其成為文人寄托閑適心境或感懷的載體,兼具自然與人文雙重意蘊。
《柳堤》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一條種滿了柳樹的河堤。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春天的景色,因為柳樹在春天生長迅速,枝葉繁茂,給人一種綠意盎然的感覺。
《柳堤》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土。其中,“木”表示與樹木相關,而“土”表示與土壤、地面相關。這個詞的總共有10個筆畫。
《柳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經常以自然景色為題材,其中包括柳堤。柳堤這個詞後來逐漸被廣泛使用,成為描寫春天的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
柳堤的繁體字是「柳堤」。在繁體字中,每個字的筆畫更多,形狀上略為複雜。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例如,古時候的「堤」字是用「土」加上「埶」這個部首來寫的。而現在,「堤」字則是用「土」加上「氐」這個部首寫作「堤」。
1. 春風吹拂下,柳堤上的垂柳擺動起舞。
2. 柳堤河畔,遊人如織,景色宜人。
1. 柳樹:種植在柳堤上的樹木。
2. 河堤:指邊界河流的兩岸。
3. 綻放:形容柳堤上的花草在陽光下盛開。
1. 柳岸:指邊界河流兩岸的柳樹環繞的地方。
2. 柳影:指柳樹在陽光下形成的影子。
1. 枯草:與綠意盎然的柳堤形成對比的是幹枯的草地。
2. 沙漠:與柳堤的生機勃勃形成對比的是幹旱的沙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