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流動着紅色。形容色彩飛動。 唐 王勃 《滕王閣序》:“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明 何景明 《畫鶴賦》:“徒流丹而暎緑,俱含意而論形。”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十六日》:“正廳七間,巡檐白石,鏤刻極工,樓上流丹錯采,陳設富麗。”
(2).指流血。 清 錢謙益 《<李忠文公文水全集>序》:“為朋友,剛腸熱血,流丹化碧。”
“流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在清代文獻中,“流丹”被引申為流血,例如錢謙益在《<李忠文公文水全集>序》中以“流丹化碧”比喻忠烈之士的熱血。
補充說明:
如需具體文獻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滕王閣序》及相關古籍。
《流丹》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為“溢出鮮明的紅色”,形容顔色鮮豔明亮。
《流丹》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水部和火部。
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流丹》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庾子山字譜》,在古時候有時也寫作“流黱”。
在繁體字中,“流丹”保持不變,仍然為“流丹”。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漢字有很多變體。對于《流丹》這個詞,古時候有時寫作“流黱”,其中的黱為水和火兩個部首的結合。
1. 那朵花開得非常絢爛,露出了一片流丹的顔色。
2. 在夕陽的餘晖中,雲彩染上了一抹流丹的紅色。
組詞:流光、丹霞、流雲。
近義詞:鮮紅、赤紅。
反義詞:暗淡、灰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