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佛誦經。《南史·到溉傳》:“因斷腥膻,終身蔬食,别營小室,朝夕從僧徒禮誦。” 明 李贽 《壽焦太史尊翁後渠公八秩華誕序》:“絶葷酒不茹,日惟禮佛誦經而已。近者復以禮誦之半揜室宴坐,期於冥契而未得也。”
“禮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南史·到溉傳》:
“因斷腥膻,終身蔬食,别營小室,朝夕從僧徒禮誦。”
(描述到溉通過禮誦表達虔誠信仰,并伴隨素食修行的生活方式。)
明代李贽《壽焦太史尊翁後渠公八秩華誕序》:
“絶葷酒不茹,日惟禮佛誦經而已。”
(說明禮誦與戒除葷酒、專注修行的關聯。)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南史》等古籍或佛教儀軌文獻。
《禮誦》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禮(lǐ)指的是做事情時應遵循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誦(sòng)意為闡述、朗讀或背誦。因此,《禮誦》可以理解為以禮為準則的朗讀或背誦。
《禮誦》的拆分部首是示和讠,示為礻旁,讠為言旁。它的部首示意喻指示、表明,讠部字意指言語。《禮誦》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示部4畫,讠部8畫。
《禮誦》是現代漢語詞語,起源于古代漢字,它是通過演變和發展形成的。在繁體字中,禮稱為禮,誦稱為誦。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在古時候,寫《禮誦》一詞時可能采用的寫法是:禮誦。這種寫法在現代漢字中仍然存在,并且在一些場合仍然會使用。
1. 他通過禮誦《論語》來表達自己對儒家思想的理解。
2. 學生們用莊重的禮儀誦讀着*********的經典著作。
1. 禮儀(lǐ yí):指社交行為中應該遵循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
2. 誦讀(sòng dú):指以朗讀或背誦的方式闡述或表達文字内容。
1. 朗誦(lǎng sòng):指以響亮、清晰的語音聲音把詩文等朗讀出來。
2. 背誦(bèi sòng):指把文字内容記在腦中,并能夠準确地複述出來。
默讀(mò dú):指在心中默默閱讀,不出聲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