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民。 南朝 梁 周興嗣 《千字文》:“愛育黎首。” 唐 杜甫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詩:“ 朔方 氣乃蘇,黎首見帝業。”
“黎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í shǒu,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指代“黎民”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周興嗣的《千字文》中“愛育黎首”一句,意為“愛護養育百姓”。唐代杜甫在《八哀詩》中亦用“黎首見帝業”表達百姓見證王朝興衰的意象。
詞源解析
部分網絡資料(如)提到“黎首”可形容“頭頸部位”或“人多的場景”,并附會古代傳說。但此類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誤讀或引申。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例如:
“朔方氣乃蘇,黎首見帝業”(杜甫詩)。
建議優先采用“黎民”這一核心釋義,其他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判斷。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千字文》注疏類文獻。
黎首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清晨初次出現的陽光、黎明的第一縷陽光。
黎首的部首是頁,它的總筆畫數是13。
黎首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與《詩經》中的“黎明之光”有關。在繁體字中,它的形狀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黎首的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更加繁複,但基本的意思和發音仍然相同。
1. 早上起來,我看到了窗外的黎首照射進來,心情頓時明朗起來。
2. 空曠的田野上,迎接着黎首的第一縷陽光,大地仿佛一夜之間煥然一新。
3. 黎首的溫暖透過窗戶灑進室内,給人一種希望和希冀。
旭日黎首、黎明、黎明前的、迎接黎首
晨曦、拂曉、初陽
日落、夜晚、黑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