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眼睛轉來轉去地看。 管桦 《烙餅》:“但第二生産組長 吳連順 ,像鴨子那樣扭動着脖子,溜瞅着眼兒。”
“溜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ū chǒu,其核心含義是“眼睛轉來轉去地看”,通常帶有暗中觀察或環視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溜”或“瞅”的單獨用法,可參考相關字典條目(如對“溜”的解析)。
溜瞅(liū chǒu),是一個俚語詞語,來自于中國方言。它的意思是偷偷地看,引申為窺視、觀察。
溜的主要部首是水(氵),總計有13個筆畫;瞅的主要部首是目,總計有13個筆畫。
溜瞅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在中國方言中廣泛使用。常見于北方方言,特别是山東和河北地區。它在方言間的流傳使得它成為一個全國通用的口語詞彙。
繁體字中,“溜瞅”被寫作“溜瞌”。
古時候,“溜瞅”分别被寫作“留觕”,其中“留”的意思是隱蔽、隱藏,“觕”的意思是注視、觀察。
1. 他溜瞅了一會兒後,迅速離開了現場。
2. 她躲在角落裡溜瞅着所有人的一舉一動。
溜瞅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
1. 溜達:偷偷地走、遊蕩。
2. 社交觀察:在社交場合中觀察他人的行為和動态。
溜瞅的近義詞包括:
1. 窺視:偷偷地從小孔窺視。
2. 看守:監視、密切關注。
溜瞅的反義詞包括:
1. 公開:公然地、明目張膽地。
2. 走神:不注意、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