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并州剪的意思、并州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并州剪的解釋

亦作“ 并剪 ”。亦作“ 并翦 ”。古時 并州 所産剪刀,以鋒利著稱。 唐 杜甫 《戲題畫山水圖歌》:“焉得 并州 快剪刀,剪取 吳松 半江水。” 元 楊維桢 《廬山瀑布謠》:“便欲手把 并州 剪,剪取一副玻璃煙。” 清 趙翼 《瓯北詩話·白香山詩》:“且其筆快如 并 剪,鋭如昆刀,無不達之隱,無稍晦之詞,工夫又鍛鍊至潔,看是平易,其實精純。”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 張玉田 詞如 并 翦 哀 梨,爽豁心目,故誦之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并州剪”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可分為字面意義和引申含義兩部分:

一、字面意義

指古代并州(今山西太原)所産的剪刀,以鋒利、質量上乘著稱。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杜甫在《戲題畫山水圖歌》中寫道:“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松半江水”,後世詩人如元代的楊維桢、清代的趙翼也多次引用此意象,形容其銳利如“剪取玻璃煙”或“快如昆刀”。并州剪刀的制作工藝複雜,需通過精準的淬火和回火技術保證刀片硬度,且刀口可平開180度,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

二、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并州剪”比喻以強力手段徹底解決問題或消滅對手。其典故源自北魏時期郭太後平定并州叛亂的曆史事件:她通過軍事與謀略結合,徹底剪除叛軍勢力,後人以此形容果斷決絕的行動。該詞多用于政治、軍事或商業競争場景,例如形容雷厲風行的決策或清除障礙的策略。

三、文化背景

  1. 曆史地位:并州自古冶鐵業發達,刀剪制作技藝被列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唐宋時期已形成規模化生産,相關街巷(如大剪子巷)至今留存。
  2. 文學意象:除杜甫外,宋代姜夔以“并刀難剪離愁”表達情感,元代楊維桢則用其形容自然景觀的裁剪,成為文人墨客常用的鋒利意象符號。

“并州剪”既是對古代優質工具的客觀描述,也承載了文化隱喻功能,體現了物質技藝與語言符號的雙重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并州剪》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明代山西左衛指揮周治所制造的剪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并:丷(丶)+ 幹 - 州:巛+ 火 - 剪:刀 + 兒 + 刀 《并州剪》這個詞源于山西左衛指揮周治。在明代,山西地區被分為并州和太原府,周治所制造的剪子因為質量好而聞名。 繁體字寫法是「併州剪」,與簡體字寫法相比隻有字形上的差異。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現代漢字的演變,可以推測古代「并州剪」的寫法可能是「並州劍」或「并州劍」。 一句例句:他使用的剪子有點像并州剪。 一些相關的組詞:剪刀、剪紙、剪輯、剪裁。 相近義詞:夾子、剪刀片、固定器。 反義詞:粘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