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理,修補。 宋 洪邁 《夷堅支志丁·鄭道人》:“縣嘗以春社,先期命吏理葺祠宇。”
“理葺”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ǐ qì(注意:“葺”的正确發音為 qì,而非部分網頁誤注的“zh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具體修繕
多用于描述房屋、道路、祠宇等實體的修補。例如:
宋·洪邁《夷堅支志丁·鄭道人》:“縣嘗以春社,先期命吏理葺祠宇。”
(意為:縣裡在春社前,提前命官員修繕祠堂。)
抽象修整
少數情況下比喻修正言行或整頓秩序,如“理葺言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葺”的演變或其他古漢語詞彙,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理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整修、修複、翻新等。
《理葺》由兩個部首組成:理(裡)和艹(草)。
理的筆畫數為11畫,艹的筆畫數為9畫。
《理葺》是漢語中的一個詞語,沒有明确的來源。它的繁體形式為「理葺」。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理葺」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理」以「王」、「音」或「束」作旁,以及「葺」以「艹」或「屍」作旁等。
1. 拆除舊栅欄,進行理葺工作。
2. 這座古建築因為年久失修,需要進行一次徹底的理葺。
1. 理順:整理、梳理。
2. 葺衣:修補衣物。
3. 理解:理解、領悟。
1. 修複:修補、恢複。
2. 整修:整理、修複。
3. 翻新:更新、改進。
1. 損壞:破壞、毀壞。
2. 丢棄:抛棄、舍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