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禮征召。《南齊書·高逸傳·徐伯珍》:“太守 瑯邪 王曇生 、 吳郡 張淹 并加禮辟, 伯珍 應6*召便退。”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禮辟漢語 快速查詢。
“禮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以禮征召
這是“禮辟”最常見的含義,指古代通過禮節方式征召賢士或人才。例如《南齊書·高逸傳·徐伯珍》中提到:“太守瑯邪王曇生、吳郡張淹并加禮辟,伯珍應召便退。” 這裡的“辟”讀作bì,意為“征召”,與“禮”結合,強調以禮相待的征聘方式。
字義分解
“禮辟”的核心含義是以禮節征召人才,屬于曆史用語。需注意“辟”的讀音(bì)及具體語境,避免與現代誤用的“禮貌拒絕”混淆。如需引用古籍或讨論古代制度,可優先采用此解釋。
《禮辟》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
「禮」具有正直和端莊的含義,常用于指代人們在社會互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
「辟」表示開辟、開創的意思,可以指代将事物弄明白或是指引别人明白。
「禮」在漢字中部首為「示」,表示與祭祀有關;「辟」的部首為「辛」,表示與刀兵有關。
「禮」的筆畫數為5,分别是「丨、丶、㇏、一、丨」;「辟」的筆畫數為13,分别是「一、㇏、丿、一、丶、一、丨、丨、一、丨、丶、丶、一」。
《禮辟》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典籍《禮記·曲禮上》。在這一節中,描述了人們通過舉辦各種宴會和儀式,來追求禮制的開創與實施。
《禮辟》的繁體寫法為「禮辟」。
在古代,「禮」的古字形為「讀」,表示以言語來顯示敬意;「辟」的古字形為「辟」,表示破解、發明、指引。
1. 他一直秉承着禮辟之道,與人相處十分和諧。
2. 請使用恰當的禮辟之話,向長輩表示問候。
1. 禮節:指公共場合或個人行為中應遵守的規範和規矩。
2. 辟謠:指通過各種方式消除謠言、解釋真相。
3. 禮貌:指在與他人交往時表現出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1. 禮樂:指傳統的禮儀和音樂活動。
2. 禮數:指社會交往中應遵循的規定和準則。
3. 禮儀:指社交活動中應尊重的一套規範和儀式。
未能提供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