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恡澀”。吝啬。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八觀》:“若夫見可憐則流涕,将分與則恡嗇,是慈而不仁者。”《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陳同夫 ﹞揮金如土,毫無恡澁。”
“恡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以下行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恡啬是一個描述人的行為或态度的詞語,意思是舍不得給予或損害他人的利益。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恡啬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語。
恡啬的拆分部首是心和啇,其中心是四筆,啇是十四筆。
恡啬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元帝紀》中,原本描述的是人心狹隘,舍不得給予的行為。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描述小氣、吝啬的意思。
恡啬的繁體字為憐嗇。
在古時候,恡啬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漢字寫法,例如晦貨、悢贳等。不過,在現代漢語中,恡啬的常用寫法是憐嗇。
1. 他對朋友的請求總是恡啬不肯幫助。
2. 這個商人因為極度恡啬而被人們所遺棄。
3. 這個人大方得體,完全不像一個恡啬的人。
恡毒、啬吝、吝啬、薄情、小氣
吝啬、悭吝、小氣、守財奴
慷慨、大方、豪爽、慷慨解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