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麟之角,鳳之觜。比喻稀有之物。《海内十洲記·鳳麟洲》:“洲上多鳳麟……亦多仙家。煮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為續弦膠,或名連金泥。此膠能續弓弩已斷之弦,刀劍斷折之金。” 唐 杜甫 《病後遇王倚飲贈歌》:“麟角鳳觜世莫識,煎膠續弦奇自見。” 程善之 《寄洪棣臣金陵》詩:“麟角鳳觜世莫識,會看煎膠續弦時。”
“麟角鳳觜”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lín jiǎo fèng zu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比喻極其稀有、珍貴的事物或人才。麟(麒麟)和鳳(鳳凰)均為傳說中的神獸,它們的“角”和“嘴”本不存在于現實,因此被用來形容世間罕見之物。
源自漢代東方朔的《海内十洲記》。書中記載,鳳喙(鳳嘴)與麟角可合煎成“續弦膠”,能修複斷裂的弓弦、刀劍,暗喻其珍貴與神奇功效。唐代杜甫在《病後遇王倚飲贈歌》中亦引用此典:“麟角鳳觜世莫識,煎膠續弦奇自見”。
成語中的“麟”與“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祥瑞與卓越,因此“麟角鳳觜”不僅強調稀有性,更隱含對事物價值的極高推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文學用例,可參考《海内十洲記》原文或杜甫詩作。
《麟角鳳觜》是一個成語,形容事物非常稀有珍貴,罕見的美好之物。
《麟角鳳觜》的拆分部首是麟(犬)和角(⺈),鳳(幾)和觜(口)。
它的筆畫數分别為麟(12畫)、角(7畫)、鳳(5畫)和觜(13畫)。
《麟角鳳觜》出自《增廣賢文》(明代嘉靖年間)的故事:“唐中宗有一次命人搜集賢文,給他展示了一件麟角和一塊鳳觜,他一見大喜,連忙封賞賜給了展示的官員。”從此,麟角和鳳觜成為形容珍貴之物的成語。
此成語在繁體字中為「麟角鳳髭」。
《麟角鳳觜》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麟可以寫作“麞”、角可以寫作“䬓”、鳳可以寫作“鳳”、觜可以寫作“鬐”。
他的才華在這個領域中獨一無二,簡直是麟角鳳觜。
組詞:麟趾鳳毛、舉世無雙、獨一無二。
近義詞:罕見、稀有、珍貴。
反義詞:平凡、常見、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