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仙樂。《漢武帝内傳》:“於是衆聲澈朗,靈音駭空。”《雲笈七籤》卷十六:“靈音振空洞,九玄離幽裔。”
(2).猶梵音。頌經聲。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涅槃甘露,承眷而宵流;船若靈音,雜祥以晝引。” 清 許承欽 《夏仲自正覺寺遊佛山谷》詩之三:“當年振靈音,峯首皆前擲。”
(3).指道教經籍。《雲笈七籤》卷九:“中有七萬言,靈音道妙,微旨難詳。”《雲笈七籤》卷十六:“寳書妙重九天,靈音施於上聖,非鬼神所聞。”
(4).靈物的聲音。《雲笈七籤》卷八四:“夫虎狼惡獸,聞麟唱而竄穴;百鳥羣遊,聽鳳鳴而絶響……所貴在於靈音神氣,道妙發煥。”
(5).美妙的詩歌。 唐 陸龜蒙 《和張廣文贲旅泊吳門次韻》:“苦調雖潛倚,靈音自絶羣。”
“靈音”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仙樂
指超凡脫俗的音樂或天界之音,常見于古籍描述。例如《漢武帝内傳》提到“靈音駭空”,《雲笈七籤》中也有“靈音振空洞”的記載。
梵音(頌經聲)
佛教語境中,指誦經時清朗悠揚的聲音。唐代王勃的碑文及清代詩句均用此意,如“船若靈音,雜祥以晝引”。
道教經籍
特指道教經典文獻,如《雲笈七籤》提到“靈音道妙,微旨難詳”,強調其玄妙深奧。
靈物的聲音
指自然界或神話中靈性生物發出的聲響,如《雲笈七籤》描述“虎狼惡獸,聞麟唱而竄穴”。
美妙的詩歌或音樂
現代用法中,可形容詩歌、音樂或人聲的悅耳動聽。例如“音樂是遊走在心海的精靈”,或形容歌手嗓音“靈音”。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釋義、宗教文化及現代擴展用法,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靈音(líng yī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分别為“示”和“音”,也可以寫作“靈音”或“靈音”。
首先,我們來拆分這兩個字的部首和筆畫,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含義。字母“靈”由部首“火”組成,它有七個筆畫。而字母“音”由部首“立”組成,有九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和哲學觀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靈指的是超越物質世界的能量或精神,具有神秘和不可思議的特性。而音則指的是聲音或者音樂。因此,靈音可以理解為一種超越塵世的神秘的聲音或音樂。
在繁體字中,靈音寫作“靈音”,多用于台灣和香港地區。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母“靈”有多種寫法,如“丬”、“霊”等。而字母“音”也有多種寫法,如“斤”、“欣”等。這些不同的寫法反映了漢字的發展和演變。
下面是一些關于靈音的例句:
1. 我沉浸在那美妙的靈音之中,感受到了心靈的舒展。
2. 這首歌的靈音可謂韻律動聽,引人入勝。
3. 那位藝術家通過靈音傳達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一些與靈音相關的組詞包括:靈感、靈魂、音樂、音律等。
與靈音近義的詞語有:音樂、樂曲、韻律等。
與靈音反義的詞語有:嘈雜、噪音、不和諧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