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重新做起。 魯迅 《準風月談·查舊帳》:“斬犯綁赴法場的時候,大叫道:‘過了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為了另起爐竈,從新做人,非經過二十年不可。真是麻煩得很。” 葉聖陶 《城中·病夫》:“心想如要另起爐竈,那是很費事的,況且編輯部所希望的就是這樣一本書。”
2.比喻另立門戶;另搞一套。 陶行知 《中國師範教育建設論》:“中心學校的成立有兩種方式都可以行。一是另起爐竈來創設;二是找那虛心研究,熱心任事,成績昭著并富有普遍性之學校特約改造,立為中心學校。” 秦牧 《漫記端木蕻良》:“他在談自己的寫作計劃時,常提到續寫《紅樓夢》的事。即另起爐竈,揚棄 高鹗 的續寫本,另搞一個三十回的 端木蕻良 續寫本。”
“另起爐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ìng qǐ lú zào,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該成語既可褒義表達創新精神,也可中性描述重啟行為,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鏡花緣》原文或魯迅雜文集。
《另起爐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重新開始創業或事業,意味着離開原來的場所,以另一個地方重新展開工作。
《另起爐竈》由4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言”、“火”、“竹”和“爐”,筆畫分别為言-7畫、火-4畫、竹-6畫、爐-8畫。
《另起爐竈》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典故,經常被用來形容人們在某一事業受挫後,不灰心喪志,而是在另一個地方重新開始創業。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另起爐竈」。
根據《康熙字典》等古籍記載,古漢字寫法中的成語《另起爐竈》可以有不同的變體寫法,如「另起爐竈」、「另起爐竈」、「另起爐竈」等。
以下是一些使用《另起爐竈》的例句:
1. 在事業遭到失敗後,他毫不氣餒,決心另起爐竈。
2. 盡管面臨許多困難,但他們仍然努力另起爐竈,希望能夠取得成功。
3. 這位企業家在市場競争中遭受失敗,但他決定另起爐竈,嘗試創辦新的公司。
與《另起爐竈》相關的組詞有:另當别論、另辟蹊徑、起死回生。
近義詞:重新出發、從頭開始。
反義詞:墨守成規、守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