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ree (to do sth.); promise] 允諾;承諾
這是上級指令,也隻能領諾
亦作“ 領喏 ”。答應;應承。《水浒傳》第八回:“今奉着太尉鈞旨,教将這十兩金子送與二位,望你兩箇領諾,不必遠去,隻就前面僻靜去處,把 林沖 結果了。”《四遊記·番兵劫敗漢軍》:“ 鐘離 曰:‘汝言正合兵法,吾自備之,汝在外更宜謹慎。’ 馮已 領諾而出。”《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二人領喏,自望 崇明 去了。”《廿載繁華夢》第一回:“﹝ 傅成 ﹞説罷, 周庸祐 都一一領諾。”
“領諾”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語境特征
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如《水浒傳》《三國演義》等,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例如: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上級指令的接受,強調“應承”的莊重性。如:
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水浒傳》《初刻拍案驚奇》等古典文學作品。
領諾(lǐng nuò):意為“接受承諾”或“領取諾言”。拆分部首和筆畫為領(頸部部首,共12畫)和諾(言字部首,在右邊,共9畫)。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在繁體中寫作領諾。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領諾”為例,古代的領字曾寫作“令”,含義相近,指示或指揮他人。另外,“諾”在古代的寫法也有些不同,如“偄”、“諾”等。
1. 他領諾接受了那項重要任務。
2. 我們正等待他守信守諾地履行他的承諾。
1. 承諾(chéng nuò):接受或做出的許諾。
2. 違諾(wéi nuò):違反諾言或承諾。
3. 守諾(shǒu nuò):遵守諾言或承諾。
4. 諾言(nuò yán):作出的許諾或誓言。
接受、回應、應允
拒絕、否定、不履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