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lever; bright; quick; witted]∶機靈;靈活
聰明伶俐的人
(2) [light and handy]∶輕盈;輕巧
伶俐身材
(3) [with alacrity;readily]∶爽快;幹脆
說話伶俐
(4) [just;clear]∶正當;清楚;幹淨
做了些不伶俐的勾當
亦作“ 伶利 ”。1.機靈;靈活。《朱子語類》卷三二:“仁,隻似而今重厚底人;知,似今伶利底人。”《水浒傳》第四九回:“原來這 樂和 是一個聰明伶俐的人,諸般樂品,盡皆曉得,學着便會。”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心裡卻喜歡她的活潑伶俐。”
(2).輕盈;輕巧。《天雨花》第十一回:“我看你清清秀秀,伶俐身材,不知你可會些甚麼本事?” 茅盾 《追求》三:“病房外,看護婦的伶俐的腳音,時遠時近地閣閣地響着。”
(3).爽快;幹脆。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二折:“若是我無你箇孩兒伶俐些,那其間方得寧貼。” 明 湯顯祖 《紫钗記·劍合钗圓》:“要你兩頭迴避,不如死一頭伶俐。” 魯迅 《三閑集·我和<雨絲>的始終》:“ 譚正璧 先生有一句用我的小說的名目,來批評我的作品的經過的極伶俐而省事的話道:‘ 魯迅 始于“呐喊”而終于“徬徨”。’”
(4).正當;清楚;幹淨。用于否定形式。 元 馬緻遠 《黃粱夢》第二折:“我和 魏尚書 的兒子 魏舍 ,有些不伶俐的勾當。”《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疑的是婦人家沒志行,敢怕獨自個一個時候極了,做下了些不伶俐的勾當。”
“伶俐”是形容詞,讀音為líng lì,通常用于形容人物機靈乖巧或做事幹脆利落。以下是詳細解釋:
“伶俐”在古漢語中偶作“憐悧”,現代多用于褒義語境,強調靈活與聰慧。需注意否定形式(如“不伶俐”)可能隱含負面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伶俐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聰明機智,思維敏捷。
伶俐的部首是亻(人),筆畫數為6。
伶俐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裡仁》中。後來,它成為了一個常用的詞彙,用來形容人的智慧和聰明。
伶俐的繁體寫法是靈俐。
在古代,伶俐的寫法與現在的略有不同。字形包含了“聿”和“來”兩個部分,表示智慧來到,為人所知。
1. 他很伶俐,難題總能迎刃而解。
2. 她伶俐聰慧,迅速找到了解決方案。
伶俐透頂、伶牙俐齒、聰明伶俐。
聰明、機智、靈巧。
愚笨、遲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