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廪蓄。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破壞豪黠,除去冗費。歲中,廩藏皆羨溢。”
“廪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或擴展詞彙,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廪藏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意思是指存放糧食的倉庫。該詞的拆分部首是 "廴" 和 "藏",它們分别表示的是 "廴" 部首,表示行進的意思,而 "藏" 部首則表示儲存或積藏的意思。廪藏的筆畫總數為16畫。
《廪藏》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字書,該書對漢字的意義和用法進行了系統的解釋和說明。《爾雅》稱廪為貝,用貝符相同。廪的意思是粟也,冬曰廬舍也。廬舍即指存放糧食的大型倉庫。
在繁體中文中,廪藏被寫作 "廪藏",其部首和意義與簡體中文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廪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字形為 "粦",由左邊的 "米" 字旁和右邊的 "舛" 字組成。而藏的字形則與今天的一樣。
1. 官府修建了大型的廪藏,用于存放豐收的糧食。
2. 禦廚師傅從廪藏中取出糧食,準備烹饪宮廷的美味佳肴。
1. 兵廪:軍隊的糧食倉庫。
2. 千金廪:古代的貴族儲備糧食的府庫。
1. 倉庫:用于存放物品的建築物。
2. 糧倉:專門用于儲存糧食的建築物。
1. 糧食:指作為食物的谷類和豆類等農作物。
2. 饑荒:指由于災害或戰争等原因導緻缺乏糧食的困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