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零落,凋殘。 晉 夏侯湛 《寒苦謠》:“草槭槭以疏葉,木蕭蕭以零殘。”《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況就此數日間,先猶含蕋,後復零殘。盛開之時,更無多了。”
(2).破碎,不完整。 清 黃燮清 《災民歎》:“白骨浩縱橫,零殘手與足。”
“零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指事物零散殘缺、不完整的狀态,既可形容自然物的凋零,也可描述物品的破碎。
零落凋殘
多用于描述草木、生命體等衰敗殘缺的景象。例如晉代夏侯湛《寒苦謠》中“木蕭蕭以零殘”,以及《醒世恒言》中“後複零殘”均體現此意。
破碎不完整
強調物體殘缺不全的狀态。如清代黃燮清《災民歎》用“零殘手與足”描繪災後慘狀,突顯肢體破碎的意象。
近義詞:零落、殘缺、凋敝;反義詞:完整、完好、齊全。
提示:如需具體古籍用例或拓展解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進一步查閱。
《零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零碎、殘破不全的樣子。形容物品或事物沒有完整、完整的狀态,或者指人的身體或行為不完美、不完整。
《零殘》的部首是“雨”(yǔ),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為“雨”,右邊的部首為“歹”(dǎi)。
根據部首“雨”,《零殘》的筆畫數為8畫。根據部首“歹”,《零殘》的筆畫數為4畫。
《零殘》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古代文字演變而來。繁體字為「零殘」,保留了原始形态。
在古代,「零殘」的寫法并非如今的「零殘」,而是「零慘」。其中,“慘”是古代以“心”為部首的表示悲傷的字,所以古時候對于殘破一詞的表達更加強調了悲傷的情感。
1. 這個花瓶摔碎了,隻剩下幾塊零殘的陶瓷。
2. 半夜裡,他被惡夢吓醒,渾身汗水,心情零殘。
組詞:零散、殘疾、凋零、殘缺不全
近義詞:殘缺、殘破、殘存、破碎
反義詞:完整、完全、完美
别人正在浏覽...【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