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淩波曲的意思、淩波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淩波曲的解釋

唐 天寶 時樂曲名。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上:“ 玄宗 在東都,夢一女,容貌艷異,梳交心髻,大袖寬衣,拜於床前。上問:‘汝何人?’曰:‘妾是陛下 淩波池 中龍女,衛宮護駕,妾實有功,今陛下洞曉鈞天之音,乞賜一曲以光族類。’上於夢中為鼓胡琴,拾新舊之曲聲,為淩波曲。龍女再拜而去。及覺,盡記之。會禁樂,自禦琵琶,習而翻之,與文武臣僚,于 淩波宮 臨池奏新曲,池中波濤湧起。”參閱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四。

淩波曲:1. 唐 樂曲名。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四:“帝在東都夢一女子高髻廣裳拜而言曰:‘妾 淩波池 中龍女,久護宮苑,陛下知音,乞賜一曲。’帝為作《淩波曲》奏之池上,神出波間。”

(2).詞牌名。又名《醉太平》《四字令》《醉思凡》等。雙調三十八字,平韻。又一體四十五字,仄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淩波曲》是唐代著名的樂曲及詞牌名,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音樂背景 據《明皇雜錄》和《楊太真外傳》記載,唐玄宗在東都洛陽時,曾夢見淩波池龍女請求賜曲。醒後玄宗以胡琴即興創作此曲,并命樂工排練。該曲演奏時陣容盛大,楊貴妃彈琵琶、李龜年吹筚篥等宮廷樂師共同參與,傳說奏樂時池中竟現波濤奇觀。

二、文學詞牌 作為詞牌名,《淩波曲》實為《醉太平》的别稱,屬雙調詞體。其标準格式為38字平韻,另有45字仄韻變體,多用于婉約詞風創作。宋代王灼《碧雞漫志》等文獻均記載了這一詞牌演變過程。

需注意:該詞牌與同名樂曲雖有關聯,但實際文學創作中更多沿用其詞格規範,而非直接表現原曲意境。現存相關記載主要見于《全唐詩》《樂府雜錄》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淩波曲的意思

《淩波曲》是一個有關歌曲的詞語,它經常用于描述一種抒發情感的歌曲或曲調。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淩波曲常被用來描繪女子優美的舞姿和曲調。它傳達了一種輕盈、動人的感覺,往往讓人如癡如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淩波曲》的拆分部首是左右結構,左邊的部首是“水”,右邊的部首是“曲”。它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淩波曲》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學作品中,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提到了“淩波微步,羅襪生塵”。繁體字的寫法是「淩波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以繁體字為例,「淩」字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稍有不同,除了左右兩個部首之外,上方還有一個“水”的部首,整體形狀更加複雜。而「波」和「曲」兩個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無太大差别。

例句

她的舞姿輕盈,宛如《淩波曲》中的仙子。

組詞

淩波飛舞、曲調淩波、淩波之姿

近義詞

輕盈曲調、舞姿華麗

反義詞

沉重曲調、笨拙舞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