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澧蘭沅芷”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ǐ lán yuán zhǐ,以下為詳細解釋:
字詞解析
該成語由“澧”“沅”(水名)和“蘭”“芷”(香草)組成。其中:
成語含義
字面意為“澧水邊的蘭花和沅江邊的芷草”,比喻高潔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常用于贊美品德出衆的人或超凡脫俗的事物。
出處與演變
源自戰國楚辭《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蘭”(“茞”通“芷”)。後世如清代黃遵憲《酬曾重伯編修》詩亦用此典:“澧蘭沅芷無窮竟,況複哀時重自傷”。
用法與結構
文化意義
成語承載了楚文化中以香草喻君子的傳統,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對人格理想的追求。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詩詞引用,可參考《楚辭》原文及清代文學作品。
《澧蘭沅芷》(lǐ lán yuán zhǐ)是古漢語中的一個詞組,由四個字組成。它常用來形容詩詞中的花草香氣。該詞組寓意着濃郁芳香、清新宜人的意境。
《澧蘭沅芷》中的四個字的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澧蘭沅芷這個詞組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是曆史上一些詩人、文人用來形容花草芳香的描述。這些字的組合所表達的意思反映了古代文人對花草香氣的追求和欣賞。
《澧蘭沅芷》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澧(濾)、蘭(蘭)、沅(淵)、芷(藉)。
澧蘭沅芷這個詞組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别,但整體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澧蘭沅芷在句子中的兩個例句:
澧蘭沅芷這個詞可以用來組成其他形容詩歌中的花草香氣的詞組,比如“澧蘭沅芷香”。它的近義詞有“芬芳馥郁”、“香氣撲鼻”等,反義詞則是“氣味難聞”或“臭氣熏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