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詈罵的意思、詈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詈罵的解釋

[scold;curse;using severe language] 罵

惡言詈罵

詳細解釋

罵,用惡語侮辱人。 漢 賈誼 《新書·治安策》:“若夫束縛之,係紲之,輸之司寇,編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駡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衆庶見也。”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術智·宋太宗》:“京師某街富民某,有丐者登門乞錢,意未滿,遂詈駡不休。” 孫犁 《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據負責人後來告訴我:此信發出後,收到無數詈罵信件,說什麼的都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詈罵”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讀音
正确讀音為lì mà(),其中“詈”常被誤讀為“bà”或“yán”,需特别注意其聲調為第四聲。

二、基本釋義
指用惡毒、侮辱性的語言責罵他人,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如《說文解字》中直接解釋為“罵也”(),現代語境中多強調言語攻擊的惡意性()。

三、文獻例證

  1. 漢代賈誼《新書·治安策》提到官吏對犯人的“詈罵而榜笞”,體現其嚴厲性()。
  2. 明代馮夢龍《智囊補》中描述乞丐因不滿施舍而“詈罵不休”,展現日常場景中的使用()。
  3. 《禮記·曲禮》主張“怒不至詈”,說明古代對言語克制的倡導()。

四、用法說明

五、近義詞
辱罵、謾罵、咒罵。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書·治安策》《智囊補》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詈罵的意思

詈罵是形容一個人用惡言惡語或粗俗的語言攻擊、侮辱他人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帶有激動、憤怒或不滿的情緒,旨在通過語言的侮辱來傷害對方的尊嚴和形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詈罵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詈”和“罵”。

“詈”字的部首是言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2,其中左右對稱的部分占用了6畫。

“罵”字的部首是馬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1,其中左右對稱的部分占用了4畫。

來源和繁體

《詈罵》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于《左傳·僖公五年》:“毋以喪臣之詈罵吾國,以愔窮民之災殃吾社稷。”在繁體字中,“詈”字與簡體字相同,“罵”字的繁體是“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詈罵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在篆書時期,詈字的寫法為“歷”,罵字的寫法為“罵”。

例句

1. 他因為不滿上司的決定,詈罵了整個辦公室。

2. 孩子被同學詈罵後感到非常沮喪和傷心。

3. 他以詈罵他人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不滿。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謾罵、辱罵、惡言相向

近義詞:謾罵、辱罵、潑婦罵街

反義詞:稱贊、贊美、誇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