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詈駡的意思、詈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詈駡的解釋

罵,用惡語侮辱人。 漢 賈誼 《新書·治安策》:“若夫束縛之,係紲之,輸之司寇,編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駡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衆庶見也。”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術智·宋太宗》:“京師某街富民某,有丐者登門乞錢,意未滿,遂詈駡不休。” 孫犁 《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據負責人後來告訴我:此信發出後,收到無數詈罵信件,說什麼的都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詈駡”是漢語中表示辱罵、斥責的詞語,由“詈”和“駡”兩個同義字組合而成,具體解釋如下:


  1. 根據《說文解字》對“駡”的注解“駡,詈也”(),可知“詈”與“駡”同義,均指用粗野或惡意的話侮辱他人。字形上,“詈”從“網”從“言”,本義是通過言語編織罪名或指責。

  2. 駡(罵)
    其繁體寫法為“駡”,由“網”和“馬”組成。據《說文解字》解釋,字形象征“編織指責之言如馬奔騰”,既指語言攻擊的密集性,又暗含情緒激烈的狀态()。現代用法包括辱罵、咒罵,如“罵人”“罵街”。

綜合含義
“詈駡”屬于同義複詞,強調用激烈、侮辱性的語言攻擊他人。例如在古文中常見“詈駡不絕”等表述,體現強烈的負面情緒或斥責行為。兩字連用可增強語氣,但無本質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詈駡》的意思

《詈駡》一詞指的是辱罵、斥責别人,含有強烈的貶低和惡言相向之意。它通常用來形容言辭激烈、言語惡劣的言談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詈駡》的兩個部首分别是言字旁和馬字旁。

它的拆分筆畫為:言(7畫)+ 馬(10畫)。

來源和繁體

《詈駡》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現代漢字裡,它的簡體形式為“诋毀”,繁體形式為“詆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詈駡”的寫法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變化。以《康熙字典》為例,它的古字形為:“訨”、“凂”。這些古字形反映了漢字演變的曆史。

例句

1. 他經常對同事進行詈駡,使得工作氛圍非常緊張。

2. 老師嚴厲地詈駡了他的不良行為,讓他深感羞愧。

組詞

1. 詈駡戰:指口舌之争,雙方相互辱罵。

2. 诋毀:指以惡意或指責的言辭,毀壞他人的名譽。

近義詞

1. 辱罵

2. 謾罵

反義詞

褒獎、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