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勵精求治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神宗 天子勵精圖治,聞 王安石 之賢,特召為翰林學士。”《明史·楊士奇傳》:“當是時,帝勵精圖治, 士奇 等同心輔佐,海内號為治平。” 冰心 《三寄小讀者》九:“這對于現在我國萬衆一心、勵精圖治的大好形勢,是極不相宜的。”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勵精圖治漢語 快速查詢。
以下是對成語“勵精圖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勵精圖治”意為振奮精神,努力謀求治理好國家或事業。包含四個字的核心含義:
二、出處與演變
三、用法與示例
“神宗天子勵精圖治,聞王安石之賢,特召為翰林學士。”
“要想在商場上獨領風騷,必須勵精圖治,好好打拼。”
四、相關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書》《宋史》等文獻原文。
勵精圖治是一個成語,意為鼓勵人們勤奮精進、善于治理。它由四個字組成:勵、精、圖、治。
勵的部首是力,它表示力量、能量;它的筆畫數是5。
精的部首是米,表示精細、精明;它的筆畫數是12。
圖的部首是囗,表示畫圖、圖表;它的筆畫數是8。
治的部首是氵,表示與水有關的事物;它的筆畫數是8。
《勵精圖治》這個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論語》,原文是:“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八佾》)其中,“勵精”指的是勤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圖治”則表示善于制定治理方針和政策。
在繁體字中,勵精圖治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區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改革開放後,中國進行了文字的簡化,許多字的形态發生了變化。勵的古代寫法為“女勵”,圖的古代寫法為“圖”,治的古代寫法為“氏治”。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以下是幾個例句來解釋《勵精圖治》的意思:
1. 他勵精圖治,成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領導者。
2. 這個國家需要更多的人勵精圖治,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與“勵精圖治”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勤能補拙”、“精益求精”。
與“勵精圖治”意思相反的成語有:“遊手好閑”、“不思進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