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厘和的意思、厘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厘和的解釋

治理協和。《晉書·後妃傳下·康獻褚皇後》:“伏願陛下撫綜萬機,釐和政道,以慰祖宗,以安兆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厘和”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厘和”意為治理協和,指通過調整或改革使事物達到和諧狀态,常用于描述政務或社會管理。該詞出自《晉書·後妃傳下·康獻褚皇後》:“伏願陛下撫綜萬機,釐和政道,以慰祖宗,以安兆庶。”


二、字義分解

  1. 厘(lí)

    • 本義為治理、改革,如“厘正”(考據訂正)、“厘鹽”(治理鹽務)。
    • 後引申為計量單位(如長度、重量、利率的百分之一)。
  2. 和(hé)

    • 指和諧、協調,如“政通人和”“和顔悅色”。

組合後,“厘和”強調通過治理實現和諧。


三、例句與用法


四、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厘和

厘和(lí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調節、協調。其拆分部首為廠(chǎng)和禾(hé),總共有16筆。廠部意為工廠、建築物,禾部意為稻谷、莊稼。

厘和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金匮要略》一書中。在當時,厘和指的是通過調整養生方案中的藥物劑量和服用時間,達到平衡身體陰陽、調和人體氣血的目的。後來,厘和被引申為調整和協調各種事物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厘和的寫法是厘和。在繁體字中,厘和的部首寫法稍有不同,厘的部首為豐(fēng),和的部首為禾(hé)。

古代漢字寫法中,厘和的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厘字早期在上方有個點,表示一種微小的調整;和字的構造則包括了許多細小的筆畫,代表着一種廣泛的聯合與統一。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她懂得如何厘和工作和家庭的關系。
  2. 政府不斷努力在社會各階層之間厘和關系。

厘和的組詞包括了調和、協商、協調等。近義詞有調解、調控等。反義詞有矛盾、沖突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