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azing fire and dry fire-wood] 幹柴投進烈火中,使火勢更猛烈。常用來比喻男女歡情之濃
真是一對烈火幹柴,如膠投漆,燕爾新婚,連日那裡拆得開?——《紅樓夢》
喻男女歡情甚濃。《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怎當得他每兩下烈火乾柴,你貪我愛,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紅樓夢》第六九回:“真是一對烈火乾柴,如膠投漆,燕爾新婚,連日那裡拆得開。”
“烈火幹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iè huǒ gān chái,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比喻男女之間強烈的情欲或情感,也引申為“條件成熟時,事情一觸即發”的狀态。字面意思是幹燥的柴火遇到烈火,火勢會迅速蔓延,常用來形容:
出處與文學背景
成語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如淩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和周楫的《西湖二集》。例如:
“怎當得他每兩下烈火幹柴,你貪我愛,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 ——《二刻拍案驚奇》
用法與語境
例句
該成語的核心是“強烈的情感或局勢在合適條件下迅速激化”,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色彩。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或《紅樓夢》等作品。
《烈火幹柴》這個詞意指烈火需要枯燥易燃的幹柴才能燃燒猛烈、迅猛。它常用來形容事物條件具備、時機成熟,隻等一個引爆點,便會迅速發展、蓬勃發展。
《烈火幹柴》這個詞的部首是火(huǒ),由炭(tàn)和火構成,總計7畫。
《烈火幹柴》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策·齊策一·韓無申連卧弩甕烈火而自燢》。繁體字為「烈火乾柴」。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多種變體。《烈火幹柴》的一種古時寫法是「烈火幹^柴」,其中的「^」表示火字與炭字合寫。
1. 他們正是“烈火幹柴”,隻等一個機會,便會蓬勃發展起來。
2. 在創業的旅途上,你需要找到“烈火幹柴”,才能點燃你的激情與動力。
烈火燃燒、幹柴烈火、燃燒的火焰、易燃物
火力旺盛、蓬勃發展、燃燒猛烈
水火不容、力不從心、發展停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