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洗耳。《南史·齊竟陵文宣王子良傳》:“蒼生方塗炭矣,政當瀝耳聽之。”參見“ 洗耳 ”。
“瀝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瀝耳”意為“猶洗耳”,引申為專注傾聽的姿态,常用于表達對重要信息的重視或對民情的關切。其中“瀝”指液體滴落(如瀝血、餘瀝),“耳”則直接指代耳朵,組合後通過比喻手法強調傾聽時的專注态度。
該詞最早見于《南史·齊竟陵文宣王子良傳》中的記載:“蒼生方塗炭矣,政當瀝耳聽之。”
此句描述執政者應在百姓困苦時認真聽取民意,與“洗耳”典故(原指許由不願聽世俗之言而洗耳)的消極避世不同,“瀝耳”更強調主動關注民生的積極态度。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南史》原文或相關曆史注解。
《瀝耳》是一個多義詞,根據不同的語境可以有不同的解釋。通常指音樂節奏的輕盈、動聽、流暢,也可以表示聽覺感受的舒適、愉悅。
《瀝耳》由兩個漢字組成:
- 瀝,拆分部首為水,總筆畫數為8筆。
- 耳,拆分部首為耳,總筆畫數為6筆。
《瀝耳》一詞的來源不詳,可能是由古人形容音樂的美妙之感而創造的,更多的解釋需要參考相關古代文獻。
《瀝耳》的繁體字為「瀝耳」。
根據古代文獻資料,古時候《瀝耳》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代通行的字形為「瀝耳」。
1. 這首曲子的節奏輕快而瀝耳,讓人情不自禁地跟着搖擺。
2. 她的演唱聲音如脂如膏,真是瀝耳動聽。
瀝耳擁有一些相關的詞彙,比如:
- 瀝音:指音樂節奏的輕盈流暢之感;
- 瀝心:形容用心、耐心去做事;
- 瀝血:形容付出非常多的努力。
瀝耳的近義詞可以是:
- 悅耳:形容音樂或聲音美好動聽;
- 動聽:形容音樂或聲音動人心弦。
瀝耳的反義詞可以是:
- 刺耳:形容音樂或聲音刺激不悅耳;
- 喧嚣:形容嘈雜吵鬧的聲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