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底的意思、曆底的詳細解釋
曆底的解釋
指盜賊的内應、内線。 唐 顔師古 《匡謬正俗》卷八:“問曰:諺雲:‘賊無歷底中道回。’謂内應導引為‘歷底’,何也?答曰:按《周禮》有 狄鞮氏 掌譯蠻夷之言……此蓋謂譯導相因耳。今言外人未相練悉,不能來為賊盜,因籍當家有人導引,依其衝要孤虛,故謂之狄鞮也。俗語音訛,變言‘歷底’耳。”
詞語分解
- 曆的解釋 曆 (歷曆) ì 經過:經曆。來曆。閱曆。曆盡甘苦。 經過了的:曆程。曆代。曆史。曆來。 遍、完全:曆覽。曆數(?)。 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曆法。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 底的解釋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後)。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何,什麼:底事傷
網絡擴展解釋
“曆底”是一個較為冷僻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指盜賊的内應或内線。根據《匡謬正俗》記載,該詞源于古代對“内應”的稱呼,特指在盜賊行動中提供内部引導或接應的人。
2.詞源演變
- 詞源可追溯至唐代顔師古的考證。他認為“曆底”是“狄鞮”的俗語訛變:“狄鞮”原為《周禮》中掌管翻譯蠻夷語言的官職,因古人認為盜賊行動需借助“翻譯内應”,故将“狄鞮”引申為“内線”,後因語音訛傳演變為“曆底”。
3.文獻出處
- 唐代顔師古《匡謬正俗》卷八提到諺語“賊無歷底中道回”,直接關聯“曆底”與盜賊行動的失敗原因(缺乏内應)。
4.現代用法
- 當代語境中,“曆底”極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或方言研究領域。其結構可拆分為“曆”(經曆、經過)與“底”(底層、内部),字面可理解為“深入内部的經曆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匡謬正俗》原文或漢語詞源學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曆底》的意思
《曆底》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事情的真相或本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曆底》的部首是“廣”,筆畫數量為9畫。
來源
《曆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最早的寫法是“傴底”,後來逐漸演變為“曆底”。
繁體
在繁體字中,《曆底》的寫法為「曆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一些變化。古時候的《曆底》的寫法可能是「歷底」或「厤底」等。
例句
1.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必須了解事件的《曆底》,不能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
2. 這部電影揭示了社會的《曆底》,讓觀衆們對現實産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組詞
1. 曆史
2. 曆程
3. 底細
4. 填底
5. 信息
近義詞
真相、本質、底蘊、實質
反義詞
表面、表象、外表、假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