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聊齋志異的意思、聊齋志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聊齋志異的解釋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中國清代短篇文言小說集。作者蒲松齡。全書約500篇,題材博采前人筆記、民間傳說。構思奇特,或借鬼狐精靈寫人類社會,或使幽冥地府和現實生活交融,在離奇怪誕中往往蘊含人生哲理。有些作品暴露封建社會的黑暗,抨擊科舉制度的弊病。多數作品寫婚姻戀愛故事,反映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牢籠的願望。文體融合傳奇、志怪小說特點,許多篇末附有評論,闡發主旨。此書已為世界各國人民所接受,出版了30多種文字譯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聊齋志異》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其書名與内容可從漢語詞典角度作如下解釋:


一、書名釋義

  1. “聊齋”

    指蒲松齡的書房名。“聊”意為姑且、暫且;“齋”指書齋、書房。合稱“聊齋”即作者謙稱自己的書齋(出自《漢語大詞典》“聊”字條釋義)。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2. “志異”

    “志”意為記錄、記述(《說文解字》:“志,記也”);“異”指奇異、非常之事(《廣韻》:“異,奇也”)。故“志異”即記載神鬼、精怪等超自然現象的故事。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


二、作品核心内容

全書收錄短篇小說491篇,以狐仙鬼魅、花妖樹精等虛構形象為載體,通過荒誕情節影射現實社會矛盾。如:


三、文學地位與影響

被列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巅峰之作,與《紅樓夢》并稱清代文學雙璧。《清史稿·藝文志》将其歸類于“小說類”,後世學者譽其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馬瑞芳《聊齋志異研究》)。

來源:

  1. 《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蒲松齡評傳》馬瑞芳,人民文學出版社

四、作者背景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號柳泉居士。屢試不第後以塾師為業,借民間傳說抒寫“孤憤”之情(《聊齋自志》:“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

來源:《清史稿·文苑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聊齋志異》是中國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其名稱含義及作品特點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聊齋
    指蒲松齡的書齋名,“聊”意為“閑聊、記述”,“齋”即書房()。
  2. 志異
    “志”為記錄,“異”指奇異之事,合意為“記錄奇聞異事”()。

書名整體可理解為“在聊齋中記述的奇異故事”。


二、作品概況


三、核心内容

  1. 題材分類

    • 愛情故事:占比最大,如《嬰甯》《香玉》,通過人鬼、人狐之戀表達對自由愛情的向往()。
    • 社會批判:揭露科舉腐敗(《司文郎》)、官場黑暗(《促織》)、封建禮教束縛()。
    • 道德勸誡:如《畫皮》警示善惡,《勞山道士》諷刺好逸惡勞()。
  2. 思想内核
    借鬼狐精怪影射現實,反映17世紀中國社會矛盾,兼具反抗精神與儒家倫理()。


四、藝術成就


五、創作背景

蒲松齡曾在路邊設茶攤,收集行人講述的奇聞異事,加工成文()。書中部分篇章直接源于民間傳說,部分為原創。


《聊齋志異》以鬼狐世界為鏡,既展現浪漫想象,又深刻批判社會現實,被譽為“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評)。需完整了解可參考權威版本如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雉兵旅車行道車轅串客大副刀片墊洳惇敏二十一史反封建負固不服高睨大談隔年舊曆本歸第漢日天種和景黃絹黃龍牌黃牛峽護衛教職劫禅解惑釋疑嗟贊久役袴腳兩半球聊慮論材砢麼馬翻人仰驽疴炮仗被甲執銳匹居钤轄琴尊鵲巢鸠占日趨商山翁師道屍利素餐姼姼守隸疏豁所宜索詐泰侈天鈞田生統紀媮幸脫離委婉危言仙丹饷物邪僞協心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