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遙遠的邊塞。 後蜀 顧夐 《遐方怨》詞:“鳳箫歇,鏡塵生,遼塞音書絶,夢魂長暗驚。”
“遼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遼塞”指遙遠的邊塞,由“遼”(遙遠)和“塞”(邊塞)組合而成,強調地理上的偏遠與邊疆的險要。
文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後蜀詞人顧夐的《遐方怨》:“鳳箫歇,鏡塵生,遼塞音書絶,夢魂長暗驚。”。清代屈大均、明代黃衷等詩人也曾在作品中引用,如“空馀黑水穿遼塞,豈有春風度漢關”。
“塞”的讀音與含義
“塞”在“遼塞”中讀作sāi,但根據《漢典》解釋,“塞”在表示“邊塞”時通常讀sài,指代邊界險要之地。此處讀音差異可能是合成詞的特殊用法。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詩詞或曆史文獻中,描述戍邊、征戰的蒼涼意境,或表達對遠方音訊斷絕的感慨。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可參考“邊塞”“關塞”等,但“遼塞”更突出“遙遠”的意象。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學研究或古籍解讀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全唐詩》《全清詞》等文獻。
遼塞(liáo s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為“辶”、“土”,總計包含12個筆畫。
遼塞是由“遼”和“塞”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在這個詞語中,“遼”指的是遼闊、廣袤,也可以表示遼遠、遙遠;而“塞”意為邊界、邊塞。
在繁體字中,“遼”和“塞”保留了原本的形态,沒有發生變化。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遼塞的“遼”字可能是由與“米”相同的上下結構演變而來,表示遼闊廣大的意思;而“塞”字則是由象形的菜刀旁和對應的漢字結構演變而來,表示邊界的意思。
1. 遠望遼塞,雲飄四海。
2. 遼塞之地,飽經滄桑。
3. 遼闊的大漠将這片邊塞地區與内地隔絕開來。
1. 遼闊:形容廣大、遼遠的意思。
2. 邊塞:指國家邊界的防守地區。
3. 塞外:指邊塞以外的地區。
1. 廣袤:形容地域遼闊、廣大。
2. 遼遠:指距離遠,遙遠。
1. 狹小:形容範圍狹窄、大小有限。
2. 附近:指離某地相對較近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