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隔。 晉 潘嶽 《登虎牢山賦》:“眷故鄉之遼隔,思紆軫以鬱陶。” 元 虞集 《即位改元诏》:“ 周王 遼隔朔漠,民庶遑遑。”
“遼隔”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用的複合詞,通常指空間或時間上的遙遠阻隔。從構詞角度分析,“遼”本義為遙遠、開闊,如《說文解字》釋“遼,遠也”;“隔”指阻隔、分離,《玉篇》注“隔,塞也”。兩字組合後,詞義疊加,既強調距離的遙遠,又暗含因障礙産生的分隔感。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地理或情感上的疏離。例如《晉書·王導傳》載“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遭遼隔,必失民望”,此處“遼隔”指地域的遙遠與政治疏離。現代漢語中,其使用場景偏向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如“歲月遼隔,故人音訊漸渺”表達時間流逝帶來的隔閡感。
近義詞包括“遼遠”“阻隔”“睽隔”等,但“遼隔”更突出空間與心理的雙重疏離。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記載,“遼隔”屬于“遼”字條目下的複合詞,釋義為“遙遠阻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書面語詞彙,建議在正式語境中使用。
“遼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表達空間或時間上的遙遠阻隔。以下是詳細解釋:
拼音為liáo gé,意為遠隔,強調地理距離的遙遠或情感上的疏離感。例如《登虎牢山賦》中“眷故鄉之遼隔”即表達對遙遠故鄉的思念。
“遼”本身有“遠”“開闊”之意(如《世說新語》“江山遼落”),與“隔”組合後更強調阻隔狀态。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可見于古典文學或仿古語境。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創作,口語中可替換為“遙遠”“遠隔”。例如:“兩地遼隔,難訴衷腸”。
如需進一步了解“遼”的其他含義(如朝代名、開闊義),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八垢八政背廳彪悍逼鄰長春子程酒持勝存心蹴毬打頂道碴道録司道說敵手豆稭灰斷嶂讀書破萬卷兒曹二軌番僞返吟複吟飛鳥使分毫不爽拊扪更次鼓鑪孤詣海湄海水難量烘影花臉花甎賄和健婦郊飲借閲稽故擊毬麂眼籬絕後聚珍版胯下蒲伏壸漿箪食覽照蠟丸體略地厲世龍山文化羅勝子青圭秦皇神霄太宗統元曆鵎鵼陷行逍遙台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