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隔。 晉 潘嶽 《登虎牢山賦》:“眷故鄉之遼隔,思紆軫以鬱陶。” 元 虞集 《即位改元诏》:“ 周王 遼隔朔漠,民庶遑遑。”
“遼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表達空間或時間上的遙遠阻隔。以下是詳細解釋:
拼音為liáo gé,意為遠隔,強調地理距離的遙遠或情感上的疏離感。例如《登虎牢山賦》中“眷故鄉之遼隔”即表達對遙遠故鄉的思念。
“遼”本身有“遠”“開闊”之意(如《世說新語》“江山遼落”),與“隔”組合後更強調阻隔狀态。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可見于古典文學或仿古語境。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創作,口語中可替換為“遙遠”“遠隔”。例如:“兩地遼隔,難訴衷腸”。
如需進一步了解“遼”的其他含義(如朝代名、開闊義),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遼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遼”和“隔”兩個字組成。
遼字的部首是阝,遼字共有邊和辵兩個筆畫。隔字的部首是阜,隔字共有阜和月兩個筆畫。
遼隔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遼隔角川圖志》。該書是明代海圖,記載了遼東半島的地理情況。遼隔在這裡指遼東半島的海隔。
遼隔的繁體字為「遼隔」。
在古代,遼字的寫法為「遼」。隔字的寫法為「隔」。
1. 遼隔之地,風景如畫。
2. 遠離疆土的遼隔地區,保持了獨特的文化傳統。
遼國、遼甯省、遼河、隔離、隔斷
遼闊、隔絕
相連、相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