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料敵如神”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釋義
意為對敵方行動或形勢的預判極其精準,形容軍事指揮者或決策者具有超凡的洞察力。核心在于“料”(預料)和“神”(神準),強調對敵情的掌控能力。
出處
最早見于《舊唐書·郭子儀傳》,原文為:“天降人傑,生知王佐,訓師如子,料敵若神。”,用以贊頌唐代名将郭子儀的軍事才能。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與延伸
例:“他深谙兵法,多次料敵如神,以少勝多。”
延伸:該成語不僅用于軍事領域,也可比喻對複雜局勢的精準預判,如商業競争、棋類博弈等場景。
"料敵如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敵方的情況和動向做出準确的判斷和預測,并且能夠及時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料"字的部首是米(米字頭),總共有10畫;"敵"字的部首是攵(棒頭),總共有11畫;"如"字的部首是女(女子),總共有6畫;"神"字的部首是礻(示字邊旁),總共有10畫。
《料敵如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醒世恒言》一書中。成語中的"料"字原本是"飯食"的意思,這裡引申為了預知和判斷的意思。在繁體字中,"料"字保持不變,仍然是"飯食"的意思。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寫法中,"料"字的下方有一個"舛"字旁,"敵"字的上方多了一個"狄"字旁,"如"字的左邊加了一個"聾"字旁,"神"字的上方有一個"申"字旁。
他在軍事戰略上料敵如神,成功地将敵人的進攻計劃全盤掌握。
料想、料事如神、敵視、敵人、如雷貫耳、神職、神态
熟知敵情、洞悉敵意、心機深沉、如魚得水
糊塗、目不識丁、困惑無措、被動應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