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纏繞貌。《詩·魏風·葛屦》“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毛 傳:“糾糾,猶繚繚也。”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有兩個黃門手執鳳羽豹尾,兩個黃門托着香煙缭缭的香爐。”
“缭缭”是一個疊詞,主要用于形容纏繞、回旋的狀态,具體釋義如下:
纏繞貌:指物體或氣息呈螺旋狀、環繞狀延伸的形态。例如煙霧、絲線等輕柔事物的飄動或交織。
“缭”本義與絲線相關,引申為: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考證,可參考滬江詞典及查字典的完整内容。
缭缭(liáo liáo)是一個形容詞,意味着彌漫、飄散、升騰等。它常常用來描述煙霧、雲霧、香氣等物質在空中飄動的樣子。
缭缭的部首是糸(mì,絲)和纟(sī,糾纏),總計14筆。
缭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一書中,在古代文學中經常被用來形容飄渺、轉瞬即逝的景象。
缭缭的繁體字為繚繚。
在古代,缭缭的寫法有所不同,常被寫作了了,形狀與現代書寫略有差異。
1. 山間的晨霧缭缭,宛如仙境。
2. 殘香缭缭,令人陶醉。
缭繞、缭亂、缭漫、缭狀。
飄渺、飄蕩、萦繞等。
明晰、清晰、清楚等。
【别人正在浏覽】